美洲黑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研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6页 |
| ·前言 | 第7页 |
| ·种质资源遗传评价方法 | 第7-15页 |
| ·形态学标记 | 第8-10页 |
| ·细胞学标记 | 第10页 |
| ·生化标记 | 第10-11页 |
| ·分子标记 | 第11-12页 |
| ·SSR标记 | 第12-15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美洲黑杨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 第16-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统计方法 | 第16-17页 |
| ·试验结果 | 第17-22页 |
| ·生长性状均值与变幅 | 第17-19页 |
| ·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 第19-21页 |
| ·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 | 第21-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用SSR研究美洲黑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 | 第24-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 ·样品采集 | 第24页 |
| ·总DNA提取 | 第24-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8页 |
| ·扩增条件和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25-26页 |
| ·电泳分析 | 第26页 |
| ·引物筛选 | 第26-28页 |
|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8-29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9页 |
| ·试验结果 | 第29-33页 |
| ·遗传变异分析 | 第29-32页 |
| ·家系间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 第四章 美洲黑杨生长性状与SSR标记相关分析 | 第36-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 ·SSR标记的检测 | 第36页 |
| ·生长性状的测定 | 第36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 ·生长性状正态性检验 | 第37-38页 |
| ·位点与性状相关分析 | 第38-42页 |
| ·讨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