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0页 |
·传统软件开发方法的不足 | 第6-7页 |
·面向对象方法的优越性 | 第7-8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内容组织 | 第8-10页 |
第二章 面向对象分析 | 第10-15页 |
·面向对象的主要概念 | 第10-13页 |
·对象(object) | 第10页 |
·类(class) | 第10-11页 |
·继承(inheritance) | 第11页 |
·消息(message) | 第11页 |
·结构与连接 | 第11-12页 |
·多态性(polymorphism) | 第12-13页 |
·面向对象分析 | 第13-15页 |
·面向对象分析的任务 | 第13页 |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优点 | 第13-14页 |
·面向对象分析过程 | 第14-15页 |
第三章 UML概述 | 第15-20页 |
·UML的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UML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UML的主要特点 | 第17-18页 |
·UML的应用领域 | 第18-19页 |
·UML的进一步说明 | 第19-20页 |
第四章 建立USE CASE模型 | 第20-36页 |
·定义系统 | 第20-22页 |
·确定活动者 | 第22-23页 |
·活动者的定义 | 第22页 |
·活动者的确定 | 第22-23页 |
·确定Use Case | 第23-28页 |
·Use Case的定义 | 第23-24页 |
·Use Case的描述 | 第24-26页 |
·Use Case的识别 | 第26页 |
·Use Case的意义 | 第26-27页 |
·关于使用Use Case的几个常见问题分析 | 第27-28页 |
·实例分析 | 第28-36页 |
·系统描述 | 第28-29页 |
·活动者识别 | 第29-30页 |
·用例的识别 | 第30-36页 |
第五章 建立静态模型 | 第36-48页 |
·寻找类和对象 | 第36-39页 |
·以问题域和系统责任为出发点 | 第36页 |
·正确地运用抽象原则 | 第36-37页 |
·从用例(Use Case)中识别类 | 第37-38页 |
·审查和筛选 | 第38-39页 |
·寻找类和对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 第39页 |
·定义属性和服务 | 第39-42页 |
·对象的属性和服务 | 第39-40页 |
·识别属性 | 第40-41页 |
·识别服务 | 第41-42页 |
·定义结构和实例连接 | 第42-43页 |
·定义整体-部分结构 | 第42页 |
·定义一般-特殊结构 | 第42-43页 |
·定义实例连接 | 第43页 |
·实例分析 | 第43-48页 |
第六章 建立动态模型 | 第48-57页 |
·状态图 | 第48-52页 |
·有关状态图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48-49页 |
·建立状态图的一般步骤 | 第49-50页 |
·实例分析 | 第50-52页 |
·交互图 | 第52-57页 |
·交互图的一般表示 | 第53-54页 |
·交互图的建立 | 第54页 |
·实例分析 | 第54-57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