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 第1-8页 |
1 概述 | 第8-14页 |
1.1 企业信息系统 | 第8页 |
1.2 现场总线 | 第8-9页 |
1.3 工业以太网 | 第9-13页 |
1.3.1 以太网用于工业自动化的优势 | 第10页 |
1.3.2 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的若干问题 | 第10-11页 |
1.3.3 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3.4 以太网用于工业自动化的协议 | 第12-13页 |
1.4 国内发展工业以太网的意义 | 第13-14页 |
2 对IDA规范及其通信服务的研究 | 第14-24页 |
2.1 系统结构的分析 | 第14-18页 |
2.1.1 系统模型 | 第14-15页 |
2.1.2 功能结构 | 第15-16页 |
2.1.3 实现层次A及系统组建步骤 | 第16-18页 |
2.2 IDA系统通信服务的研究 | 第18-24页 |
2.2.1 IDA通信模型及其功能 | 第18-19页 |
2.2.2 实时通信服务的研究 | 第19-23页 |
2.2.3 小结 | 第23-24页 |
3 对RTPS协议和MODBUS/TCP协议的分析 | 第24-33页 |
3.1 对RTPS协议的分析 | 第24-30页 |
3.1.1 概述 | 第24-25页 |
3.1.2 发布/订阅(P/S)协议 | 第25-26页 |
3.1.3 复合状态(CST)协议 | 第26-28页 |
3.1.4 利用CST协议进行发现的机制分析 | 第28-30页 |
3.2 对MODBUS/TCP协议的分析 | 第30-33页 |
4 IDA通信服务在工业以太网I/O设备中的实现 | 第33-60页 |
4.1 软/硬件环境 | 第33页 |
4.2 基于TCP/IP的远程通信技术 | 第33-37页 |
4.3 程序功能及结构 | 第37-39页 |
4.3.1 程序功能 | 第37-38页 |
4.3.2 程序结构 | 第38-39页 |
4.4 系统参数配置 | 第39-43页 |
4.4.1 系统连接标识符的建立 | 第39-40页 |
4.4.2 网络对象全局唯一标识(GUID)的配置 | 第40-41页 |
4.4.3 IP地址及端口配置 | 第41-42页 |
4.4.4 socket通信配置 | 第42-43页 |
4.5 构建运行期对象 | 第43-44页 |
4.6 数据分发服务程序实现 | 第44-47页 |
4.6.1 数据分发服务中的对象 | 第44-45页 |
4.6.2 数据分发服务中的消息 | 第45-46页 |
4.6.3 数据分发服务程序流程 | 第46-47页 |
4.7 事件通知服务程序实现 | 第47-50页 |
4.7.1 事件通知服务中所使用的对象 | 第47-48页 |
4.7.2 事件通知服务中所使用的消息 | 第48-49页 |
4.7.3 事件通知服务程序流程 | 第49-50页 |
4.8 远程方法调用服务程序研究与实现 | 第50-52页 |
4.8.1 远程方法调用中使用的对象和消息 | 第50-51页 |
4.8.2 远程方法调用程序流程 | 第51-52页 |
4.9 应用程序自动发现的研究与实现 | 第52-58页 |
4.9.1 自动发现中使用的对象 | 第52-53页 |
4.9.2 自动发现中使用的消息 | 第53-55页 |
4.9.3 自动发现的程序流程 | 第55-58页 |
4.10 特定数据交换服务程序实现 | 第58-59页 |
4.10.1 特定数据交换服务中的消息格式 | 第58-59页 |
4.10.2 特定数据交换服务程序流程 | 第59页 |
4.11 小结 | 第59-60页 |
5 总结及展望 | 第60-62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在硕士生期间参加课题和所获奖励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