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45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进展 | 第15-16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质子交换膜的要求 | 第16-17页 |
·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 第17-29页 |
·全氟质子交换膜 | 第17-23页 |
·全氟质子交换膜 | 第17-18页 |
·全氟质子交换膜的分子结构 | 第18-21页 |
·不同全氟质子交换膜的PEMFC的性能 | 第21页 |
·改性的全氟磺酸膜 | 第21-23页 |
·部分氟化磺酸质子交换膜 | 第23-25页 |
·磺化的三氟苯乙烯共聚物 | 第23-24页 |
·辐射-嫁接膜 | 第24-25页 |
·非氟质子交换膜 | 第25-29页 |
·BAM1G和BAM2G | 第25页 |
·聚苯并咪唑与无机酸复合 | 第25-27页 |
·磺化热稳定的聚合物 | 第27-29页 |
·碳氢键的嵌段共聚物 | 第29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增湿的重要性 | 第29-30页 |
·水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传递机理 | 第30-31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增湿技术研究进展 | 第31-35页 |
·外增湿 | 第31页 |
·内增湿 | 第31-33页 |
·自增湿 | 第33-35页 |
·依靠阴极水反扩散的自增湿 | 第33-34页 |
·H_2-O_2复合自增湿 | 第34-35页 |
·MEMS与微型燃料电池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5页 |
第二章 全氟磺酸膜的结构与性能 | 第45-71页 |
·实验部分 | 第45-50页 |
·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的预处理 | 第45-46页 |
·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页 |
·膜电极三合一制备 | 第46-47页 |
·碳载铂催化剂制备 | 第46页 |
·电极扩散层制备 | 第46-47页 |
·电极催化层制备 | 第47页 |
·膜电极三合一热压工艺 | 第47页 |
·PEMFC的组装 | 第47-48页 |
·PEMFC的评价装置和工艺流程 | 第48-49页 |
·PEMFC的电池性能评价 | 第49-50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0-67页 |
·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52页 |
·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的理化性质 | 第52-53页 |
·Nafion系列膜组装PEMFC的工作性能 | 第53-55页 |
·Aciplex膜和Flemion膜组装PEMFC工作性能 | 第55-57页 |
·不同种类PEM组装PEMFC的工作性能比较 | 第57-61页 |
·电池动力学参数和膜厚度的关系 | 第61-64页 |
·电子电阻和离子电阻的比较 | 第64页 |
·Nafion112膜组装PEMFC的放大和稳定性试验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第三章 再铸Nafion膜的制备、表征与应用 | 第71-92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5页 |
·Nafion溶液制备 | 第71-72页 |
·再铸Nafion膜制备 | 第72页 |
·Nafion/ZrH(PO_4)_x(SO_4)_y复合膜的制备 | 第72-73页 |
·再铸Nafion膜的性质表征 | 第73-74页 |
·膜电极三合一制备和电池性能评价 | 第74-7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5-88页 |
·再铸Nafion膜的成膜过程 | 第75-76页 |
·再铸Nafion膜的理化性质 | 第76页 |
·再铸Nafion膜的ATR红外光谱分析 | 第76-77页 |
·再铸Nafion膜的XRD测试 | 第77-78页 |
·氧气在再铸Nafion膜中的渗透系数 | 第78-80页 |
·再铸Nafion膜和Nafion112膜组装PEMFC工作性能 | 第80-82页 |
·Nafion/ZrH(PO_4)_x(SO_4)_y共混膜在110℃操作 | 第82-85页 |
·Nafion膜的回收再利用 | 第85-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第四章 燃料电池用聚苯乙烯磺酸膜降解机理及其复合膜的研究 | 第92-105页 |
·实验部分 | 第93-95页 |
·PSSA-Nafion复合膜的制备 | 第93页 |
·膜电极三合一制备 | 第93-94页 |
·电池性能测试 | 第94页 |
·分析方法 | 第94-9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2页 |
·小结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反应气体不预增湿操作PEMFC | 第105-122页 |
·理论分析 | 第105-111页 |
·实验部分 | 第111-112页 |
·膜电极三合一制备 | 第111页 |
·电池性能评价 | 第111-11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12-120页 |
·PEM厚度对不增湿PEMFC性能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温度对不增湿PEMFC性能的影响 | 第113-116页 |
·压力对不增湿PEMFC性能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气体流动方式对不增湿PEMFC性能的影响 | 第117页 |
·不增湿逆流与外增湿PEMFC性能比较 | 第117-118页 |
·不增湿逆流操作PEMFC的放大试验 | 第118-120页 |
·小结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2页 |
第六章 不增湿操作PEMFC在MEMS微型燃料电池中应用 | 第122-146页 |
·实验部分 | 第123-129页 |
·微电子加工技术制备微小燃料电池的极板 | 第123-127页 |
·微电子加工步骤 | 第123-124页 |
·微电子技术加工微型燃料电池的极板 | 第124-127页 |
·MEA制备 | 第127页 |
·微型燃料电池的结构 | 第127-128页 |
·微型燃料电池的性能评价 | 第128-12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29-142页 |
·MEMS微型燃料电池的单电池性能优化 | 第129-136页 |
·MEMS微型电池组(两电池)的设计和性能评价 | 第136-142页 |
·小结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46-148页 |
进一步工作设想 | 第148-149页 |
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 | 第149-153页 |
作者简介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