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3-22页 |
一、 题解 | 第13-16页 |
1 庄子与《庄子》书 | 第13-14页 |
2 审美生存 | 第14-16页 |
二、 《庄子》诗性思想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三、 本文研究的内容、创新与意义 | 第18-22页 |
1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9页 |
2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3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探源 | 第22-37页 |
第一节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是“礼崩乐坏”的产物 | 第22-28页 |
一、 宗教与道德精神的失落 | 第22-24页 |
二、 礼乐的分离 | 第24-26页 |
三、 返回“至德之世”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对上古思想文化传统的接受与改造 | 第28-37页 |
一、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与自然主义传统 | 第28-30页 |
二、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与神话 | 第30-33页 |
三、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与士阶层的发展 | 第33-37页 |
第二章 庄子审美化的世界观 | 第37-75页 |
第一节 知识与美 | 第37-54页 |
一、 审美化的宇宙观 | 第38-44页 |
1 宇宙本原之道的终极美 | 第38-40页 |
2 宇宙意识之道的无限美 | 第40-41页 |
3 宇宙天体之道的整体美 | 第41-44页 |
二、 审美化的生态观 | 第44-48页 |
1 人对自然的态度:“不傲倪于万物” | 第44-46页 |
2 人对自然的行为:“莫之为而常自然” | 第46-47页 |
3 人对自然的审美观照:“原天地之美” | 第47-48页 |
三、 审美化的技术思想 | 第48-54页 |
1 以技喻道 | 第49-50页 |
2 工具化的技术是对人性美的扭曲 | 第50-52页 |
3 天道之技是人性美的展现 | 第52-54页 |
第二节 道德与美 | 第54-62页 |
一、 庄子之德是对儒墨之德的反动 | 第54-58页 |
1 道之德 | 第54-56页 |
2 “立德明道” | 第56-57页 |
3 至德是人本性的素朴美 | 第57-58页 |
二、 德美合一:“德将为汝美” | 第58-62页 |
1 德之自然美 | 第58-60页 |
2 至德之人的生存状态是静美 | 第60-62页 |
第三节 艺术与美 | 第62-75页 |
一、 艺术化生存:“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第62-70页 |
1 “美”之义 | 第62-64页 |
2 反对艺术工具化:“至乐无乐” | 第64-66页 |
3 艺术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同一 | 第66-68页 |
4 艺术对人生的“无用之用” | 第68-70页 |
二、 生存论的语言:“大美不言” | 第70-75页 |
1 道之言与俗言 | 第70-71页 |
2 语言是生命对道的体验 | 第71-73页 |
3 “得意忘言”为审美生存之道 | 第73-75页 |
第三章 庄子审美化的人生观 | 第75-98页 |
第一节 人的本质 | 第75-85页 |
一、 生存的困境 | 第75-78页 |
1 生命的无奈 | 第75-76页 |
2 人为物役 | 第76-78页 |
二、 “活着”不是人的本质存在 | 第78-80页 |
1 贵生思想 | 第78页 |
2 养神重于养形 | 第78-80页 |
三、 人的本真存在 | 第80-85页 |
1 人与物 | 第80-82页 |
2 人与道 | 第82-83页 |
3 审美生存与人的本质实现 | 第83-85页 |
第二节 审美生存思想的实现 | 第85-98页 |
一、 实现的途径 | 第85-90页 |
1 “坐忘”:不滞于物 | 第85-87页 |
2 “游心”:物我合一 | 第87-90页 |
二、 体验的现实特征 | 第90-94页 |
1 在现实生活中“体道” | 第90-91页 |
2 审美体验是自由创造中的生活感悟 | 第91-92页 |
3 “自得”是“体道”的主要方式 | 第92-94页 |
三、 审美生存的自由境界 | 第94-98页 |
1 三重人格 | 第94-95页 |
2 相对自由是通往审美生存的现实途径 | 第95-98页 |
评价 | 第98-106页 |
一、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的局限 | 第98-101页 |
1 庄子对异化的全面否定 | 第98-100页 |
2 庄子自由本质中非现实性的一面 | 第100-101页 |
二、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的意义 | 第101-106页 |
1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对现实生存的否定、批判意义 | 第101-103页 |
2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对现实生存的净化、提升意义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