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论文的内容 | 第9-10页 |
1.3 论文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10-12页 |
第2章 软件过程 | 第12-26页 |
2.1 软件工程——一种层次化技术 | 第12-14页 |
2.1.1 过程、方法和工具 | 第12-13页 |
2.1.2 软件工程的一般视图 | 第13-14页 |
2.2 软件过程 | 第14-15页 |
2.2.1 软件过程的定义 | 第14页 |
2.2.2 软件过程需求 | 第14-15页 |
2.3 软件过程标准 | 第15-24页 |
2.3.1 CMM | 第15-18页 |
2.3.2 ISO/IEC 15504 | 第18-23页 |
2.3.3 CMM与ISO/IEC 15504的比较 | 第23-24页 |
2.4 软件生命周期 | 第24-26页 |
2.4.1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 | 第24-25页 |
2.4.2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与软件过程的关系 | 第25-26页 |
第3章 统一建模语言UML | 第26-31页 |
3.1 UML的发展 | 第26-27页 |
3.2 UML的主要特点 | 第27页 |
3.3 UML的建模思想 | 第27-29页 |
3.3.1 UML的宏观建模思想 | 第27-29页 |
3.3.2 UML的微观建模思想 | 第29页 |
3.4 UML的缺点与不足 | 第29-30页 |
3.5 UML的未来 | 第30-31页 |
第4章 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 | 第31-51页 |
4.1 RUP | 第31-40页 |
4.1.1 RUP的特点 | 第31-32页 |
4.1.2 RUP的生命周期模型 | 第32-33页 |
4.1.3 RUP的各个阶段 | 第33-36页 |
4.1.4 RUP的核心工作流 | 第36-38页 |
4.1.5 ISO/IEC 15504对RUP的过程评估 | 第38-40页 |
4.1.6 评价RUP | 第40页 |
4.2 OPEN | 第40-45页 |
4.2.1 OPEN的特点 | 第41页 |
4.2.2 OPEN的生命周期模型 | 第41-42页 |
4.2.3 OPEN的活动 | 第42-45页 |
4.2.4 评价OPEN | 第45页 |
4.3 OOSP | 第45-48页 |
4.3.1 过程模式 | 第45-46页 |
4.3.2 过程模式的类型 | 第46页 |
4.3.3 OOSP的生命周期 | 第46-48页 |
4.3.4 评价OOSP | 第48页 |
4.4 三种过程的比较 | 第48-51页 |
第5章 扩展RUP | 第51-64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51页 |
5.2 解决方案 | 第51-53页 |
5.3 EUP的生命周期 | 第53-54页 |
5.4 新增阶段 | 第54-55页 |
5.5 新增工作流 | 第55-56页 |
5.6 修改的工作流 | 第56-57页 |
5.7 如何采用EUP | 第57-64页 |
5.7.1 初始阶段 | 第58-59页 |
5.7.2 细化阶段 | 第59-60页 |
5.7.3 构造阶段 | 第60-63页 |
5.7.4 交付阶段 | 第63页 |
5.7.5 生产阶段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