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图题目录 | 第12-17页 |
表题目录 | 第17-19页 |
前言 | 第19-21页 |
1 大亚湾沉积物的年代及其沉积速率 | 第21-45页 |
1.1 大亚湾的自然和环境概况 | 第21-22页 |
1.2 柱状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 第22-24页 |
1.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4-26页 |
1.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9页 |
1.4.1 ~(210)Pb随深度的变化 | 第26-28页 |
1.4.2 沉积通量 | 第28-33页 |
1.4.3 沉积速率 | 第33-35页 |
1.4.4 ~(210)Pb沉积通量 | 第35-37页 |
1.4.5 ~(137)Cs随深度的变化 | 第37-39页 |
1.5 小结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2 大亚湾沉积物微量元素的形态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 第45-95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46-49页 |
2.1.1 试剂和设备 | 第47-48页 |
2.1.2 提取步骤 | 第48-49页 |
2.1.3 分析方法 | 第49页 |
2.2 结果和讨论 | 第49-88页 |
2.2.1 微量元素的形态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 第49-80页 |
2.2.2 大亚湾微量元素沉积通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 第80-88页 |
2.3 小结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3 大亚湾沉积物中氨基酸、有机碳、氮和磷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95-145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96-99页 |
3.1.1 氨基酸的分析 | 第96-98页 |
3.1.2 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分析 | 第98-99页 |
3.1.3 无机磷和总磷的分析 | 第99页 |
3.2 结果 | 第99-132页 |
3.2.1 游离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 第99-110页 |
3.2.2 游离和水解氨基酸的组成随深度的变化 | 第110-121页 |
3.2.3 游离和水解氨基酸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 | 第121-123页 |
3.2.4 游离和水解氨基酸含量之间的关系 | 第123页 |
3.2.5 游离和水解氨基酸平均组成 | 第123-128页 |
3.2.6 氮、有机碳和磷 | 第128-132页 |
3.3 讨论 | 第132-137页 |
3.3.1 氨基酸的分析方法 | 第132-133页 |
3.3.2 氨基酸的提取方法 | 第133-134页 |
3.3.3 氨基酸的含量 | 第134-135页 |
3.3.4 氨基酸的组成 | 第135-137页 |
3.4 小结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5页 |
4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 | 第145-175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145-149页 |
4.1.1 放射性核素示踪溶液 | 第145页 |
4.1.2 海水 | 第145-146页 |
4.1.3 沉积物 | 第146页 |
4.1.4 实验条件 | 第146页 |
4.1.5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146-147页 |
4.1.6 解吸动力学实验 | 第147-148页 |
4.1.7 分配系数与固液比的关系实验 | 第148页 |
4.1.8 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测量方法 | 第148-149页 |
4.2 结果和讨论 | 第149-168页 |
4.2.1 吸附动力学 | 第149-160页 |
4.2.2 解吸动力学 | 第160页 |
4.2.3 分配系数与沉积物浓度的关系 | 第160-168页 |
4.3 小结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75页 |
5 双壳贝类对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和累积 | 第175-207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177-179页 |
5.1.1 放射性核素示踪溶液 | 第177页 |
5.1.2 贝类的采集和处理 | 第177页 |
5.1.3 实验条件 | 第177-178页 |
5.1.4 吸收和累积动力学实验 | 第178页 |
5.1.5 样品处理 | 第178-179页 |
5.1.6 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测量法 | 第179页 |
5.2 结果和讨论 | 第179-200页 |
5.2.1 贝类养殖海水中放射性核素活度随养殖时间的变化 | 第179-181页 |
5.2.2 吸收和累积实验过程中贝类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181页 |
5.2.3 吸收和累积动力学 | 第181-190页 |
5.2.4 放射性核素在贝类组织分布中的分布 | 第190-200页 |
5.3 小结 | 第200-202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07页 |
6 浮游藻类对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和累积 | 第207-225页 |
6.1 材料和方法 | 第208-209页 |
6.1.1 放射性核素示踪溶液 | 第208页 |
6.1.2 微藻培养液 | 第208页 |
6.1.3 微藻及其培养 | 第208页 |
6.1.4 实验条件 | 第208页 |
6.1.5 吸收和累积动力学实验 | 第208-209页 |
6.1.6 浓集因子与微藻浓度的关系 | 第209页 |
6.1.7 γ能谱仪测量方法 | 第209页 |
6.2 结果和讨论 | 第209-224页 |
6.2.1 微藻对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和累积动力学 | 第209-216页 |
6.2.2 放射性核素在微藻中的浓集因子与微藻浓度的关系 | 第216-224页 |
6.3 小结 | 第224-2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25-227页 |
结论 | 第227-231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231-233页 |
1 在学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 | 第231页 |
2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231-232页 |
3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32-233页 |
致谢 | 第233-2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