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机动飞行科目仿真
第一章 概述 | 第1-12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3 实现手段 | 第9-10页 |
1.3.1 VC++编程 | 第9-10页 |
1.3.2 OpenGL | 第10页 |
1.4 本文概况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 第12-20页 |
2.1 三维图形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2.1.1 参考坐标系 | 第12页 |
2.1.2 三维物体的数字模型 | 第12-13页 |
2.2 动画生成原理 | 第13-15页 |
2.3 OpenGL简介 | 第15-19页 |
2.3.1 OpenGL主要功能 | 第15-16页 |
2.3.2 OpenGL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2.3.3 OpenGL的基本工作步骤 | 第18-19页 |
2.4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直升机的动力学模型 | 第20-37页 |
3.1 直升机建模的一般特点 | 第20-21页 |
3.2 样例直升机非线性数学模型 | 第21-32页 |
3.3 直升机模型的配平及模型的算法实现 | 第32-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直升机控制增稳系统的设计 | 第37-71页 |
4.1 预备知识 | 第37-47页 |
4.1.1 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 第37-44页 |
4.1.2 增稳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控制规律 | 第44-45页 |
4.1.3 控制增稳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规律 | 第45-46页 |
4.1.4 姿态的稳定和保持 | 第46-47页 |
4.2 控制增稳系统的设计 | 第47-60页 |
4.2.1 直升机模型 | 第48-52页 |
4.2.2 模型降阶 | 第52-58页 |
4.2.3 降阶理论在直升机模型上的应用 | 第58-60页 |
4.3 系统的特征结构配置法设计 | 第60-69页 |
4.3.1 特征结构配置理论 | 第60-65页 |
4.3.2 特征结构配置 | 第65-69页 |
4.4 非线性控制 | 第69-70页 |
4.5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三维动画仿真平台的开发 | 第71-85页 |
5.1 系统开发的内容和目的 | 第71-72页 |
5.2 系统总体框架 | 第72页 |
5.3 三维真实感地形 | 第72-76页 |
5.3.1 三维真实感地形图的生成 | 第73-75页 |
5.3.2 地物模型建立 | 第75页 |
5.3.3 地物叠加 | 第75-76页 |
5.4 三维动画仿真平台的开发 | 第76-79页 |
5.5 结果 | 第79-84页 |
5.6 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5-88页 |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特点 | 第85-86页 |
6.2 今后进一步的工作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