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7页 |
1.1 鹿类动物及其研究概况 | 第7-8页 |
1.2 鹿类动物物种识别的意义 | 第8-9页 |
1.3 物种识别的方法 | 第9-17页 |
1.3.1 形态标记 | 第9-10页 |
1.3.2 细胞学标记 | 第10-11页 |
1.3.3 蛋白质标记 | 第11-12页 |
1.3.4 DNA分子标记 | 第12-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2.1 采样 | 第17-19页 |
2.2 角蛋白提取 | 第19页 |
2.3 角蛋白SDS-PAGE | 第19-21页 |
2.4 D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2.4.1 组织中DNA的提取 | 第21页 |
2.4.2 被毛中D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2.4.3 DNA浓度测定 | 第22页 |
2.5 PCR引物设计 | 第22-23页 |
2.6 PCR反应体系 | 第23-24页 |
2.6.1 组织中提取DNA的PCR反应体系 | 第23页 |
2.6.2 毛干中提取DNA的PCR反应体系 | 第23-24页 |
2.7 酶切 | 第24页 |
2.8 电泳检测 | 第24-25页 |
2.9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2.9.1 角蛋白电泳结果的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9.2 DNA检测结果的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3 结果 | 第26-41页 |
3.1 鹿类动物被毛角蛋白电泳 | 第26-37页 |
3.2 鹿类动物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种特异性扩增与酶切结果 | 第37-41页 |
3.2.1 DNA的提取结果 | 第37页 |
3.2.2 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种特异性扩增与酶切结果 | 第37-41页 |
4 讨论 | 第41-45页 |
4.1 角蛋白电泳 | 第41-42页 |
4.1.1 角蛋白电泳作为物种识别遗传标记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 第41-42页 |
4.2 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种特异性遗传标记 | 第42-45页 |
4.2.1 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作为物种识别遗传标记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 第42-43页 |
4.2.2 物种识别有效性评价 | 第43-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