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1. 总论 | 第8-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农村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而演变规律的定性研究 | 第17-25页 |
2.1 农村资源环境现状 | 第17-19页 |
2.2 区域资源环境随经济增长的演变及特征 | 第19-25页 |
2.2.1 环境质量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第19-23页 |
2.2.2 农村资源环境随社会经济演变特征 | 第23-25页 |
3. 农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同进化的机制分析 | 第25-41页 |
3.1 农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 第25-31页 |
3.1.1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结构及其耗散结构分析 | 第25-31页 |
3.1.2 农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功能 | 第31页 |
3.2 系统协同进化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 | 第31-33页 |
3.3 系统的协调发展模式及其耗散结构分析 | 第33-36页 |
3.3.1 协调发展模式 | 第33-35页 |
3.3.2 系统进化模式的耗散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3.4 系统协同进化的动力学机制 | 第36-41页 |
3.4.1 进化机制的定性描述 | 第36-37页 |
3.4.2 系统协同进化机制 | 第37-39页 |
3.4.3 农村发展策略 | 第39-41页 |
4. 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演变关系分析 | 第41-51页 |
4.1 倒U型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 | 第41页 |
4.2 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 | 第41-46页 |
4.3 排污量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6-51页 |
5. 农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 | 第51-59页 |
5.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 第52-54页 |
5.1.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52-54页 |
5.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4页 |
5.2 评估模型 | 第54-56页 |
5.2.1 区域农业系统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的确定 | 第54-55页 |
5.2.2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确定 | 第55-56页 |
5.3 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与横向比较 | 第56-59页 |
6. 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控制模型 | 第59-69页 |
6.1 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 | 第59-63页 |
6.1.1 资源环境系统 | 第59-60页 |
6.1.2 社会经济系统 | 第60-61页 |
6.1.3 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 第61-63页 |
6.2 污染物总量最优控制问题及其求解 | 第63-69页 |
6.2.1 在状态方程的约束下,每一期污染物总量都达到极小值 | 第63-64页 |
6.2.2 在状态方程的约束下,每一期总产出达到极大值 | 第64-65页 |
6.2.3 在状态方程的约束下,每一期污染物总量和总产出都趋于期望值 | 第65-67页 |
6.2.4 小结 | 第67-69页 |
7. 研究结论与成果总结 | 第69-7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9-71页 |
7.2 成果总结 | 第71-74页 |
7.2.1 理论探讨 | 第71-72页 |
7.2.2 方法研究 | 第72页 |
7.2.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2-74页 |
英文摘要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