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文献研究 | 第10-18页 |
一、中医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一) 病因病机 | 第10页 |
(二) 治则治法 | 第10-11页 |
(三) 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二、西医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3-14页 |
(二) 病理生理改变 | 第14-16页 |
(三) 治疗方法 | 第16-18页 |
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一、立法依据 | 第18页 |
二、治疗思路 | 第18页 |
三、处方组成、功效、主治病症、方解及药解 | 第18-21页 |
临床研究 | 第21-28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21-22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21页 |
(二) 临床目的 | 第21页 |
(三) 诊断依据 | 第21-22页 |
(四)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2页 |
(五)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六)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第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一) 治疗分组 | 第22-23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23页 |
(三) 临床观察指标 | 第23页 |
(四) 不良反应监测 | 第23-24页 |
(五)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4页 |
三、临床资料分析 | 第24-28页 |
(一) 治疗前两组患者情况分析 | 第24-25页 |
(二) 治疗后两组患者有效性评价及分析 | 第25-27页 |
(三) 安全性指标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1页 |
一、新加大承气汤选药依据 | 第28页 |
二、新加大承气汤用药剂量 | 第28页 |
三、关于对照药物的选择 | 第28-29页 |
四、关于两组药物的用法 | 第29页 |
五、关于运用通里攻下,泻热祛湿,化瘀止痛法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机制探讨 | 第29页 |
六、关于脱失病例及原因分析 | 第29页 |
七、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29页 |
八、小结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附录 | 第36-39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