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小说文体的自觉与叙事学分析的可能 | 第1-9页 |
一、 王小波对小说独特形式的推崇 | 第5-7页 |
二、 王小波的现代汉语新小说文体观 | 第7-9页 |
第一章 王小波小说的叙事模式分析 | 第9-25页 |
一、 关于“迫害”与 “寻找”两种主题 | 第9-10页 |
二、 “迫害”故事的叙事模式分析 | 第10-19页 |
1. 开始序列:受害者获得罪名 | 第11-13页 |
2. 第二序列:迫害者加害受害者 | 第13-15页 |
3. 第三序列:受害者对“迫害” 的自我消解 | 第15-17页 |
4. 结束序列:对过去经历的回顾或对目前生活的整理 | 第17-19页 |
三、 “寻找”故事的叙事模式分析 | 第19-25页 |
1. 开始序列:寻找者受引诱出发 | 第20-21页 |
2. 第二序列:寻找者在路途遭遇对抗者的阻碍 | 第21-23页 |
3. 第三序列:寻找者在帮助者的帮助下克服阻碍前行 | 第23-25页 |
4. 结束序列:寻找者寻找的失落 | 第25页 |
第二章 王小波小说的叙事话语分析 | 第25-36页 |
一、 王小波小说的叙事时况分析 | 第26-30页 |
1. 时序安排对形成王小波小说文本独特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2. 频率方式对王小波小说文本独特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二、 王小波小说的叙事语态分析 | 第30-35页 |
1. 王小波小说的叙事层次分析 | 第31-32页 |
2. 僭述 | 第32-34页 |
3. 叙述者 | 第34-35页 |
三、 王小波小说的叙事语式分析 | 第35-36页 |
结 语 | 第36-4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后 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