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第1-9页 |
1 野生动物资源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3页 |
1.1 野生动物概念的界定 | 第9页 |
1.2 湿地概念的界定及其对野生动物的作用 | 第9-10页 |
1.2.1 湿地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1.2.2 湿地对野生动物的作用 | 第10页 |
1.3 湿地野生动物概念的界定及划分 | 第10-11页 |
1.3.1 湿地野生动物的概念 | 第10-11页 |
1.3.2 湿地野生动物类群的划分 | 第11页 |
1.4 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2 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管理的历史沿革及意义 | 第13-18页 |
2.1 湿地野生动物资源法治保护的历史沿革 | 第13-16页 |
2.1.1 建国初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 第13-15页 |
2.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 | 第15-16页 |
2.2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管理的意义 | 第16-18页 |
3 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28页 |
3.1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立法现状 | 第18-19页 |
3.1.1 《宪法》 | 第18页 |
3.1.2 法律 | 第18-19页 |
3.1.3 行政法规 | 第19页 |
3.1.4 地方性法规 | 第19页 |
3.2 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3.2.1 立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 第19-20页 |
3.2.2 立法缺乏科学性 | 第20页 |
3.3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执法工作现状 | 第20-22页 |
3.3.1 法律 | 第20-21页 |
3.3.2 行政法规 | 第21-22页 |
3.4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执法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3.4.1 执法部门多且不协调 | 第22页 |
3.4.2 各执法部门决策工作和各项执法工作程序的空白与混乱 | 第22-23页 |
3.4.3 执法工作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中难以理顺 | 第23页 |
3.5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管理实例分析 | 第23-28页 |
3.5.1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 第23页 |
3.5.2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 | 第23-24页 |
3.5.3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法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问卷分析 | 第24-28页 |
4 其他国家或地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管理借鉴 | 第28-35页 |
4.1 美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法律 | 第28-29页 |
4.2 澳大利亚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法律、政策 | 第29-30页 |
4.3 荷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政策 | 第30-31页 |
4.4 日本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法律 | 第31-32页 |
4.5 加拿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政策 | 第32-33页 |
4.6 南非湿地政策 | 第33页 |
4.7 英国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政策 | 第33页 |
4.8 中国台湾省湿地野生动物政策 | 第33页 |
4.9 小结 | 第33-35页 |
5 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的完善 | 第35-44页 |
5.1 立法完善 | 第35-41页 |
5.1.1 建立保护湿地类型野生动物资源的伦理学基础(立法目的) | 第35-37页 |
5.1.2 建立完善的立法体系 | 第37-40页 |
5.1.3 完善充实法律内容 | 第40-41页 |
5.2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执法完善 | 第41-44页 |
5.2.1 执法体制的完善 | 第41页 |
5.2.2 程序完善,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程序意识 | 第41-42页 |
5.2.3 分层次执法 | 第42-43页 |
5.2.4 强化宣教工作,是执法的重要环节 | 第43页 |
5.3 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管理措施及建议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问卷调查表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