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曲柳最佳种源选择与种源区划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综述 | 第7-11页 |
1.1 国内外种源研究概况 | 第7-8页 |
1.2 我国种源试验研究的主要成就 | 第8-9页 |
1.3 水曲柳分类特征和地理分布 | 第9-10页 |
1.4 水曲柳种源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5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1-17页 |
2.1 种源试验林 | 第11-12页 |
2.2 种子品质 | 第12页 |
2.3 高生长节律 | 第12页 |
2.4 生物量与根系 | 第12-14页 |
2.4.1 生长量 | 第12-13页 |
2.4.2 根系 | 第13页 |
2.4.3 生物量 | 第13页 |
2.4.4 光合特性 | 第13-14页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 第14-17页 |
2.5.1 各性状差异分析 | 第14页 |
2.5.2 地理变异规律的分析 | 第14-15页 |
2.5.3 种源生长性状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5页 |
2.5.4 种源区划 | 第15-1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34页 |
3.1 种源间各性状的变异 | 第17-22页 |
3.1.1 种子性状的变异 | 第17-18页 |
3.1.2 苗木高生长节律的变异 | 第18-19页 |
3.1.3 苗木光合作用的变异 | 第19-20页 |
3.1.4 苗木生物量和根系的变异 | 第20-21页 |
3.1.5 种源间幼树生长性状的变异 | 第21页 |
3.1.6 种源间有显著差异性状的遗传力 | 第21-22页 |
3.1.7 种源间有显著差异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22页 |
3.2 地理变异规律 | 第22-25页 |
3.2.1 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 | 第22-24页 |
3.2.2 苗木根系的地理变异规律 | 第24页 |
3.2.3 树高的地理变异规律 | 第24-25页 |
3.3 地理变异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第25页 |
3.4 优良种源的选择 | 第25-29页 |
3.4.1 种源与地点的互作 | 第25-26页 |
3.4.2 种源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26-27页 |
3.4.3 各试验点最优种源的选择 | 第27-29页 |
3.5 水曲柳种源区划 | 第29-34页 |
3.5.1 种源区划的原则 | 第29页 |
3.5.2 生长性状区划 | 第29-31页 |
3.5.3 气候区划 | 第31-32页 |
3.5.4 种源的综合区划 | 第32页 |
3.5.5 各种源区综述 | 第32-34页 |
4 结论及建议 | 第34-35页 |
4.1 结论 | 第34页 |
4.2 建议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