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环境是具有多样性质的公益物品 | 第1-13页 |
(一) 环境是公益物品 | 第9-11页 |
1. 消费的非排他性 | 第9-10页 |
2. 收益的非排他性 | 第10页 |
3. 公共物品的生产具有较高甚至无法计量的私人交易成本,这是由公益物品定价和收费在现实中的不可能性决定的 | 第10-11页 |
(二) 环境质量是公益物品 | 第11-13页 |
1. 高质量环境,有可能是大自然赋予的,也有可能是人类后天提供的 | 第11-12页 |
2. 环境质量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具有均等、不能分割等特点,必须从全社区或全社会的范围进行分配 | 第12页 |
3. 对环境质量的消费具有全民共享的特征,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同一环境质量的消费 | 第12-13页 |
二、 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 | 第13-27页 |
(一) 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 第14-19页 |
1. 产权不安全或根本不存在 | 第14-16页 |
2. 无市场、薄市场与市场竞争不足 | 第16-17页 |
3. 外部性 | 第17-18页 |
4. 交易成本 | 第18-19页 |
5. 不确定性和短视计划 | 第19页 |
(二) 环境保护的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 | 第19-27页 |
1. 项目政策失灵分析 | 第23-24页 |
2. 部门政策失灵分析 | 第24-26页 |
3. 宏观政策失灵分析 | 第26-27页 |
三、 建立地方性复合多样的环境保护制度安排 | 第27-40页 |
(一) 我国环境保护的体制内弊病 | 第28-31页 |
1. 尽管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紧迫,但相关政府部门仍没有巨大而坚实的财政支持 | 第29页 |
2. 地方环保费用与地方财政挂钩造成环保部门工作被动 | 第29-30页 |
3. 地方官员没有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 第30页 |
4. 社会压力不充分,环境保护的社会力量微弱 | 第30-31页 |
(二) 地方环境保护主体的合作与竞争 | 第31-40页 |
1. 环境空间外部性与政府间合作 | 第31-33页 |
2. 提供者间的竞争 | 第33-34页 |
3. 生产者间的竞争 | 第34-36页 |
4. 公民:特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 第36-40页 |
四、 环境保护的全球化与地方化 | 第40-51页 |
(一) 国家行动与全球环境问题 | 第41-44页 |
(二) 从国家行动至国际行动 | 第44-46页 |
(三) 探索全球环境问题间的联系纽带 | 第46-47页 |
(四) 新世纪展望 | 第47-51页 |
1. 全球化 | 第48页 |
2. 地方化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