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式 | 第7-13页 |
1.3 小结 | 第13-14页 |
1.4 扩频通信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 | 第14-17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扩频通信技术 | 第18-25页 |
2.1 扩频通信的定义 | 第18页 |
2.2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3 扩频通信系统工作原理 | 第19-22页 |
2.4 扩频码序列 | 第22-23页 |
2.5 同步系统 | 第23页 |
2.6 扩频通信的性能特点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扩频方案的选择 | 第25-32页 |
3.1 单片ASIC | 第25-27页 |
3.2 扩频模块或芯片组 | 第27-32页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2-49页 |
4.1 扩频模块—PRISM芯片组 | 第32-35页 |
4.1.1 基带处理器HFA3824A的性能 | 第34-35页 |
4.1.2 PRISM芯片组的其它功能模块 | 第35页 |
4.2 系统总体硬件设计 | 第35-36页 |
4.3 控制扩频模块的控制器的选择 | 第36-38页 |
4.4 控制型DSP——TMS320F206 | 第38-39页 |
4.4.1 引言 | 第38页 |
4.4.2 TMS320F206的特点 | 第38-39页 |
4.5 TMS320F206与RS-232的接口设计 | 第39-40页 |
4.6 TMS320F206与PRISM芯片组的接口设计 | 第40-49页 |
4.6.1 TMS320F206与PRISM芯片组的通信接口 | 第40-47页 |
4.6.2 TMS320F206与PRISM芯片组的控制接口 | 第47-48页 |
4.6.3 复位及看门狗(Watchdog)定时器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9-66页 |
5.1 系统总体软件设计 | 第49-50页 |
5.1.1 馈线终端单元(FTU)的功能 | 第49页 |
5.1.2 系统组网软件设计 | 第49-50页 |
5.2 系统的通信协议 | 第50-57页 |
5.2.1 PRISM芯片组中的控制寄存器 | 第51-54页 |
5.2.1.1 HFA3824A的控制寄存器 | 第51-52页 |
5.2.1.2 HFA3524A的寄存器 | 第52-54页 |
5.2.2 物理层协议及实现 | 第54-55页 |
5.2.3 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及实现 | 第55-57页 |
5.3 系统程序设计 | 第57-66页 |
5.3.1 TMS320F206提供的资源 | 第58页 |
5.3.2 主程序设计 | 第58-59页 |
5.3.3 对控制寄存器的编程 | 第59-60页 |
5.3.4 通信程序设计 | 第60-66页 |
5.3.4.1 同步口发送子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5.3.4.2 同步口接收子程序设计 | 第62-63页 |
5.3.4.3 异步口接收中断子程序设计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