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写词表 | 第1-11页 |
中文摘要 | 第11-16页 |
ABSTRACT | 第16-23页 |
1 文献综述——BSPM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 第23-46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体表电位标测的概念和历史回顾 | 第24-26页 |
·体表电位标测的方法学进展 | 第26-27页 |
·电极系统 | 第26-27页 |
·等电位图形的绘制 | 第27页 |
·体表电位标测的输出功能 | 第27-31页 |
·等积分图 | 第28-29页 |
·等时图 | 第29页 |
·峰值图 | 第29-30页 |
·平均电位图与差电位图 | 第30-31页 |
·三维电位图 | 第31页 |
·正常体表电位标测图 | 第31-35页 |
·观察和分析的主要指标 | 第32页 |
·P波等电位图 | 第32页 |
·QRS波等电位图 | 第32-35页 |
·T波等电位图 | 第35页 |
·体表电位标测的临床意义 | 第35-45页 |
·体表电位标测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 第35-42页 |
·急性心肌梗死 | 第35-38页 |
·陈旧性心肌梗死 | 第38-40页 |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40-42页 |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与BSPM | 第42页 |
·预激综合征旁路定位 | 第42-43页 |
·时间依赖指标 | 第43页 |
·电压依赖指标 | 第43页 |
·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定位诊断 | 第43-44页 |
·预测室性心动过速 | 第44-45页 |
·体表电位标测目前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 | 第46-47页 |
3 动物实验——BSPM对局限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 第47-72页 |
·引言 | 第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2页 |
·犬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实验仪器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51-52页 |
·结果 | 第52-68页 |
·病理学改变 | 第52-55页 |
·体表电位标测 | 第55-61页 |
·高频心电图 | 第61页 |
·心电图 | 第61页 |
·心肌灌注显像 | 第61页 |
·四种方法检测局限性心梗结果的比较 | 第61-68页 |
·讨论 | 第68-72页 |
·体表电位标测诊断局限性心梗的价值 | 第68-69页 |
·心电图检测局限性心梗的价值 | 第69页 |
·高频心电图对局限性心梗的诊断价值 | 第69-70页 |
·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局限性心梗的价值 | 第70页 |
·几种无创性方法诊断局部心梗的评价 | 第70-72页 |
4 临床研究Ⅰ——BSPM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 第72-95页 |
·引言 | 第72-73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73-76页 |
·研究对象 | 第73页 |
·左心室造影和冠脉造影 | 第73-74页 |
·体表电位标测 | 第74-75页 |
·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 | 第75页 |
·诊断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7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75-76页 |
·结果 | 第76-89页 |
·QRS等电位图的变化 | 第76-80页 |
·ST等电位图的变化 | 第80-83页 |
·T峰电位图的变化 | 第83-86页 |
·多元判别分析及平行诊断试验 | 第86-87页 |
·ECG、HFECG的变化及与BSPM的比较 | 第87-89页 |
·讨论 | 第89-95页 |
·QRS等电位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 | 第89-90页 |
·ST等电位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 第90-91页 |
·峰电位标测的诊断价值 | 第91-92页 |
·体表电位标测多项参数的联合诊断价值 | 第92-93页 |
·对三种心电方法诊断价值的评价 | 第93-95页 |
5 临床研究Ⅱ——BSPM评定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的价值 | 第95-108页 |
·引言 | 第95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95-97页 |
·研究对象 | 第96页 |
·冠脉造影和PTCA | 第96页 |
·体表电位标测 | 第96页 |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 第96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96-97页 |
·结果 | 第97-105页 |
·等积分图的变化 | 第97-98页 |
·T峰值图的变化 | 第98-100页 |
·QRS和ST—T计量参数的变化 | 第100页 |
·ST—T极小值位置的变化 | 第100-105页 |
·讨论 | 第105-108页 |
6 临床研究Ⅲ——BSPM差电位图的建立及与其他图形诊断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 第108-122页 |
·引言 | 第108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08-110页 |
·研究对象 | 第108-109页 |
·左心室造影 | 第109页 |
·BSPM仪器及数据采集 | 第109-110页 |
·平均电位图和差电位图的建立 | 第110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10页 |
·结果 | 第110-120页 |
·平均电位图与差电位图 | 第110-112页 |
·峰电位图 | 第112-114页 |
·等时图和等积分图 | 第114页 |
·ECG与BSPM几种图形检测结果的比较 | 第114-120页 |
·讨论 | 第120-122页 |
·差电位图在心梗诊断中的作用 | 第120页 |
·差电位图建立应注意的问题 | 第120-121页 |
·差电位图诊断心梗的电生理机制 | 第121页 |
·差电位图及BSPM其他图形与ECG诊断心梗的评价 | 第121-122页 |
7 结论 | 第122-123页 |
8 致谢 | 第123-124页 |
9 学习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及著作 | 第124-126页 |
10 参考文献 | 第126-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