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9页 |
| 插图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22页 |
| §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回顾与发展 | 第11-16页 |
| ·PC的历史 | 第11-14页 |
| ·PC的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 §1.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 | 第16-19页 |
| ·PC与继电器的比较 | 第16-17页 |
| ·PC与单板机的比较 | 第17页 |
| ·PC与微型计算机比较 | 第17页 |
| ·PC的技术特点 | 第17-19页 |
| §1.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范围 | 第19-21页 |
|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 第20页 |
| ·运动控制 | 第20页 |
| ·闭环过程控制 | 第20页 |
|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 ·通讯联网 | 第20-21页 |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专用可编程控制器的总体设计 | 第22-32页 |
| §2.1 系统结构 | 第22-24页 |
| §2.2 系统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 ·公共操作 | 第24页 |
| ·数据输入/输出 | 第24-26页 |
| §2.3 主要技术特性 | 第26-27页 |
| §2.4 系统内部资源 | 第27-29页 |
| §2.5 专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指令系统 | 第29-32页 |
| ·专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指令清单 | 第29-30页 |
| ·指令机器码格式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可编程控制器硬件构成 | 第32-46页 |
| §3.1 系统硬件总体模块 | 第32-33页 |
| §3.2 系统中央处理单元(CPU板) | 第33-36页 |
| ·CPU | 第34页 |
| ·存储器 | 第34-35页 |
| ·I/O扩展接口 | 第35-36页 |
| §3.3 系统输入输出(I/O)部件 | 第36-38页 |
| ·输入部件 | 第37页 |
| ·输出部件 | 第37-38页 |
| §3.4 系统电源部件及串行通信接口 | 第38-40页 |
| ·开关型直流稳压电源 | 第38-39页 |
| ·RS—232C串行通信接口 | 第39-40页 |
| §3.5 系统自诊断及故障检测 | 第40-41页 |
| §3.6 系统内存映射单元 | 第41-46页 |
| ·系统工作单元地址分配 | 第42-44页 |
| ·用户程序地址分配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监控程序 | 第46-58页 |
| §4.1 系统监控程序概述 | 第46-48页 |
| §4.2 系统自检方式 | 第48-49页 |
| §4.3 系统运行方式 | 第49-54页 |
| ·扫描执行用户程序的流程图 | 第49-52页 |
| ·结果寄存器与支路堆栈 | 第52-53页 |
| ·指令内部的执行逻辑 | 第53-54页 |
| ·0.1s时钟中断 | 第54页 |
| §4.4 系统编程方式 | 第54-58页 |
| ·PC编程方式流程图 | 第55页 |
| ·接收用户程序服务 | 第55-56页 |
| ·发送用户程序服务 | 第56-57页 |
| ·用户程序通信数据包的格式 | 第57页 |
| ·复位命令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系统 | 第58-74页 |
| §5.1 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系统概述 | 第58-60页 |
| §5.2 梯形图与指令助记符 | 第60-62页 |
| ·梯形图编程 | 第60-61页 |
| ·指令助记符编程 | 第61-62页 |
| §5.3 梯形图与指令助记符的相互转换 | 第62-72页 |
| ·梯形图逻辑表达式 | 第62-65页 |
| ·梯形图转换成梯形图逻辑表达式 | 第65-67页 |
| ·指令助记符转换成梯形图逻辑表达式 | 第67-68页 |
| ·梯形图逻辑表达式转换成梯形图,梯形图逻辑表达式转换成指令助记符 | 第68-72页 |
| §5.4 可视化编程的实现方法 | 第72-74页 |
| 第六章 专用可编程控制器的技术特点及操作方法 | 第74-84页 |
| §6.1 系统配置和安装 | 第74-77页 |
| §6.2 PC的操作 | 第77页 |
| §6.3 编程系统 | 第77-80页 |
| ·编程系统的主要界面 | 第78页 |
| ·编程系统的菜单功能 | 第78-79页 |
| ·可视化编程 | 第79-80页 |
| §6.4 编程指令和器件编号 | 第80-82页 |
| §6.5 系统维护 | 第82-84页 |
| ·查找故障的设备和手段 | 第82页 |
| ·故障查找基本顺序及处理方法 | 第82-84页 |
| 第七章 专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 第84-92页 |
| §7.1 概述 | 第84页 |
| §7.2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线切割机床中的运行 | 第84-89页 |
|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简述 | 第84-85页 |
| ·线切割机床的电气控制模块 | 第85-87页 |
| ·输入输出表 | 第87-88页 |
| ·线切割机床控制程序 | 第88-89页 |
| §7.3 可编程控制器十字路口交通控制中的应用 | 第89-92页 |
| ·控制要求 | 第89-90页 |
| ·I/O设备及I/O编号的分配 | 第90页 |
| ·程序设计 | 第90-92页 |
| 第八章 结语 | 第92-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 附录1:PC的外形结构 | 第98-99页 |
| 附录2:编程系统的主要界面 | 第99-102页 |
| 附录3:可视化编程界面 | 第102-103页 |
|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104页 |
|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5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5-106页 |
| 永久通信地址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