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爆破工胜任力模型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胜任力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胜任力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胜任力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评述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 2 爆破工胜任力理论模型构建 | 第16-22页 |
| ·基于爆破工胜任力的岗位分析 | 第16-17页 |
| ·爆破工胜任力调查问卷编制 | 第17-20页 |
| ·关键事件访谈 | 第17-18页 |
| ·主题分析与胜任力理论框架 | 第18页 |
| ·初始胜任力调查问卷的生成 | 第18-20页 |
| ·问卷施测 | 第20-22页 |
| ·样本选取 | 第20-21页 |
|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21-22页 |
| 3 爆破工胜任力模型检验 | 第22-34页 |
| ·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22-29页 |
| ·项目分析 | 第22-25页 |
| ·信度分析 | 第25-26页 |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9-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4 大安山煤矿爆破工胜任力评价 | 第34-44页 |
| ·评价方法选择 | 第34-35页 |
| ·评价要素权重确定 | 第35-37页 |
| ·基于协同效应的各维度评价 | 第37-39页 |
| ·基于共生效应的胜任力整体评价 | 第39-41页 |
| ·讨论与结论 | 第41-44页 |
| 5 基于胜任力导向的爆破工安全管理 | 第44-55页 |
| ·新员工入职测评 | 第44-45页 |
| ·老员工安全管理 | 第45-47页 |
| ·事故倾向爆破工的辨识 | 第45-46页 |
| ·事故倾向爆破工的管理措施 | 第46-47页 |
| ·基于胜任力导向的培训体系设计 | 第47-55页 |
| ·基于胜任力的爆破工培训需求分析 | 第47-48页 |
| ·基于胜任力的爆破工培训机制 | 第48-5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 ·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
| 作者简历 | 第61-6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