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给料机和落料管产尘机理及控制技术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4页 |
| ·煤尘造成的危害 | 第11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平朔公司简介 | 第11-12页 |
| ·选煤厂职能及生产工艺 | 第12页 |
| ·选煤厂煤尘产生原因 | 第12页 |
| ·尘源分布 | 第12-13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3-14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24页 |
| ·干式除尘 | 第14-19页 |
| ·重力沉降室(导料槽) | 第14-15页 |
| ·惯性除尘器 | 第15-16页 |
| ·旋风除尘器 | 第16-17页 |
| ·电除尘器 | 第17-18页 |
| ·滤袋除尘器 | 第18-19页 |
| ·湿式除尘 | 第19-21页 |
| ·文丘里洗涤器 | 第19-20页 |
| ·喷淋塔 | 第20页 |
| ·射雾器 | 第20页 |
| ·超声波喷雾器 | 第20-21页 |
| ·除尘设备的技术指标 | 第21-22页 |
| ·本论文采用除尘方式和手段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3 平朔各选煤厂给料机和落料管煤尘污染规律 | 第24-50页 |
| ·煤尘污染规律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4页 |
| ·煤尘基本特性测定与分析 | 第24-46页 |
| ·煤尘主要基本特性测试内容与方法 | 第24-26页 |
| ·煤尘浓度测定线路 | 第26-27页 |
| ·煤尘主要基本特性测试采样地点与要求 | 第27-46页 |
| ·煤尘污染状况分析 | 第46-49页 |
| ·平朔选煤厂各选煤厂煤尘污染分析 | 第46-48页 |
| ·给料机和落料管煤尘污染分析 | 第48-49页 |
| ·给料机及落料管处煤尘治理初步方案 | 第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4 粉尘扩散规律的数学模型 | 第50-56页 |
| ·产尘点颗粒运动耦合Euler 稀相模型 | 第50-55页 |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5 落料管及其皮带机尾处煤尘逸散规律和控制技术 | 第56-90页 |
| ·落料管及其皮带机尾处粉尘逸散规律、污染机理 | 第56-65页 |
| ·落料管导料槽喷尘 | 第56-60页 |
| ·机尾甩尘 | 第60-63页 |
| ·导料槽喷尘和机尾甩尘的粉尘污染 | 第63-65页 |
| ·落料管及其皮带机尾处煤尘控制方案 | 第65-85页 |
| ·除尘器类型的选择 | 第65-66页 |
| ·除尘器滤料的选择 | 第66-68页 |
| ·除尘器型号的选择 | 第68-75页 |
| ·导料槽的选择 | 第75-76页 |
| ·除尘器机械拍打自动喷雾装置的设置 | 第76页 |
| ·除尘器安装位置和导料槽长度的选择 | 第76-80页 |
| ·机尾甩尘的控制技术 | 第80-85页 |
| ·采取治理方案后的控尘效果计算预测 | 第85-89页 |
| ·小结 | 第89-90页 |
| 6 给料机煤尘逸散规律及控制技术 | 第90-98页 |
| ·给料机煤尘逸散规律和污染机理 | 第90-92页 |
| ·给料机处煤尘控制技术 | 第92-97页 |
| ·小结 | 第97-98页 |
| 结论 | 第98-99页 |
| 展望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3-10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