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 第10-17页 |
|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 第10-12页 |
|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7页 |
| ·带刚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 第17-22页 |
| ·带刚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特点 | 第17-18页 |
| ·带刚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8-21页 |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 第2章 带刚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构成及抗震分析方法 | 第24-36页 |
| ·带刚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构成 | 第24-25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5-29页 |
| ·结构模型描述 | 第25-28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28-29页 |
|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29-32页 |
| ·动力时程分析法 | 第32-33页 |
| ·地震波的选取和调整 | 第33-36页 |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3页 |
| ·地震动频谱特性 | 第33-34页 |
| ·地震记录的调整 | 第34-36页 |
| 第3章 带刚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36-54页 |
| ·一道刚臂的最优位置 | 第36-38页 |
| ·一道刚臂的位置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一道刚臂的位置对结构顶点位移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刚臂数量参数的分析 | 第38-45页 |
| ·刚臂数量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刚臂数量对结构楼层位移与层间位移角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刚臂数量对结构外围钢框架柱内力的影响 | 第40-45页 |
| ·刚臂刚度参数的分析 | 第45-49页 |
| ·刚臂刚度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刚臂刚度对结构楼层位移与层间位移角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刚臂刚度对结构外围钢框架柱内力的影响 | 第47-49页 |
| ·连接方式对结构的影响 | 第49-52页 |
| ·本章小节 | 第52-54页 |
| 第4章 带刚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 第54-72页 |
| ·ETABS 时程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 第54-57页 |
| ·质量源 | 第55页 |
| ·本文地震波的选用 | 第55-57页 |
| ·带刚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 第57-71页 |
| ·不同刚臂数量、刚度下结构顶点位移时程分析 | 第57-59页 |
| ·不同连接方式下的时程分析 | 第59-64页 |
| ·不同地震波下结构的反应 | 第64-71页 |
| ·设置刚臂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与措施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