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基于视觉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概述 | 第12-13页 |
·车载摄像机概述 | 第13-16页 |
·摄像机自动曝光控制概述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摄像机曝光控制验证平台设计 | 第19-29页 |
·车载图像传感器 | 第19-21页 |
·图像传感器 | 第19-20页 |
·CMOS图像传感器 | 第20页 |
·汽车级CMOS图像传感器MLX75007 | 第20-21页 |
·图像传感器的动态范围与响应特性 | 第21-23页 |
·图像传感器动态范围 | 第21页 |
·图像传感器的响应特性 | 第21-22页 |
·多斜率响应特性 | 第22-23页 |
·摄像机测试系统设计 | 第23-28页 |
·基于MLX75007的摄像机模块设计 | 第23-24页 |
·摄像机数据接收与控制模块设计 | 第24-25页 |
·摄像机驱动与控制的软件设计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摄像机传统自动曝光控制算法 | 第29-40页 |
·传统自动曝光控制算法概述 | 第29页 |
·基于图像亮度均值的自动曝光算法 | 第29-36页 |
·均值算法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传统均值算法的实现形式 | 第31-33页 |
·传统均值算法在车载视觉系统中的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基于均值的改进算法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页 |
·基于图像亮度直方图的自动曝光算法 | 第36-39页 |
·直方图算法的相关概念 | 第36-37页 |
·某些直方图算法简介 | 第37-39页 |
·直方图算法与均值算法的对比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图像内容的多斜率自动曝光控制算法 | 第40-56页 |
·算法的提出 | 第40-43页 |
·车载视觉系统的应用需求 | 第40-42页 |
·硬件平台的物理条件 | 第42-43页 |
·图像质量的评价标准 | 第43页 |
·基于内容的自动曝光方法概述 | 第43-44页 |
·图像内容的界定 | 第43页 |
·同类方法研究现状 | 第43-44页 |
·应用前景 | 第44页 |
·多斜率响应的数学模型 | 第44-50页 |
·单斜率响应的数学模型 | 第44-45页 |
·多斜率响应的数学模型 | 第45-46页 |
·摄像机动态范围的计算 | 第46-48页 |
·多斜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 第48-50页 |
·车载摄像机基于图像内容的自动曝光控制方法描述 | 第50-55页 |
·动态范围与车道检测应用的关系 | 第50页 |
·曝光控制的优化目标 | 第50-51页 |
·斜率参数求解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基于内容的多斜率曝光算法实验与分析 | 第56-69页 |
·基于内容的多斜率曝光算法具体实现 | 第56-61页 |
·算法的启动 | 第56-57页 |
·车道标志线参考区域的选定 | 第57-58页 |
·当前场景标志线灰度范围的估计 | 第58-59页 |
·标志线期望灰度范围的设定 | 第59页 |
·基于车道标志线内容的双斜率自动曝光控制算法的软件实现 | 第59-61页 |
·本文算法与传统算法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传统算法在车道检测应用中的不足 | 第61-62页 |
·本文算法针对车道标志线检测应用的改进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8页 |
·进出隧道过程的图像序列分析 | 第63-66页 |
·本文算法与均值算法的比较实验分析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4页 |
·自动曝光算法的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摄像机硬件的不足与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摄像机针对特殊应用的特殊功能 | 第71-74页 |
·双重曝光机制 | 第71-72页 |
·多窗口多曝光机制 | 第72-73页 |
·传感器与测光计同体制造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