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负载平衡理论 | 第11-14页 |
·负载平衡概念 | 第11-12页 |
·软/硬件负载平衡 | 第12页 |
·本地/全局负载均衡 | 第12-14页 |
·本论文的组织 | 第14-15页 |
第2章 服务器集群负载平衡技术概述 | 第15-25页 |
·数据链路层负载平衡 | 第15页 |
·网络层负载平衡 | 第15-19页 |
·NAT网络地址转换 | 第15-16页 |
·IP隧道 | 第16-18页 |
·直接路由 | 第18-19页 |
·基于第四层交换的负载均衡 | 第19页 |
·应用层负载平衡 | 第19-23页 |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 第19-20页 |
·HTTP重定向 | 第20-21页 |
·Round-Robin DNS负载平衡技术 | 第21-22页 |
·基于客户端的负载平衡技术 | 第22-23页 |
·常用负载平衡方法比较 | 第23-25页 |
第3章 服务器集群负载平衡算法的分析与比较 | 第25-34页 |
·轮转调度算法 | 第25-26页 |
·加权轮转调度算法 | 第26-27页 |
·随机算法 | 第27-28页 |
·最小负载算法 | 第28页 |
·最小连接调度算法 | 第28-30页 |
·加权最小连接调度算法 | 第30-31页 |
·目标地址散列调度算法 | 第31-33页 |
·源地址散列调度算法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的优化与分析 | 第34-61页 |
·自适应与非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 | 第34页 |
·数学模型的改进 | 第34-3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4-36页 |
·新的数学模型 | 第36-38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负载均衡优化算法 | 第38-44页 |
·遗传算法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 第38-40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 第40-42页 |
·遗传算法的执行步骤 | 第42-44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44-56页 |
·编码设计 | 第44-46页 |
·初始群体的产生 | 第46-47页 |
·适应度函数 | 第47-49页 |
·选择策略 | 第49-52页 |
·交叉策略 | 第52-54页 |
·变异策略 | 第54-55页 |
·全局最优收敛 | 第55-56页 |
·仿真实验 | 第56-61页 |
·算法的有效性分析 | 第56页 |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 第56页 |
·算法的仿真结果 | 第56-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服务器端负载平衡系统 | 第61-72页 |
·系统设计 | 第61-65页 |
·系统框架组成 | 第61-62页 |
·系统功能模块 | 第62-64页 |
·负载迁移策略 | 第64-65页 |
·系统实现 | 第65-69页 |
·滑动窗口技术 | 第65页 |
·MAC修改技术 | 第65-66页 |
·负载指数估计 | 第66-67页 |
·系统执行流程 | 第67-69页 |
·系统测试 | 第69-72页 |
第6章 总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