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1-15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电能计量技术及装置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 ·本人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 第2章 电力参数数字化测量算法的研究 | 第15-21页 |
| ·概述 | 第15页 |
| ·电力系统的交流采样算法 | 第15-19页 |
| ·电力系统电流、电压的数学模型 | 第16页 |
| ·常用的交流采样算法 | 第16-19页 |
| ·电力系统的测频算法 | 第19-21页 |
| ·测周法 | 第19-20页 |
| ·傅立叶变换法 | 第20-21页 |
| 第3章 串行总线与IC卡技术 | 第21-36页 |
| ·串行总线技术 | 第21-26页 |
| ·串行总线技术概述 | 第21页 |
| ·SPI总线 | 第21-23页 |
| ·I~2C总线 | 第23-26页 |
| ·1~Wire总线 | 第26页 |
| ·IC卡技术 | 第26-36页 |
| ·IC卡概述 | 第26-27页 |
| ·IC卡的分类 | 第27-28页 |
| ·接触式IC卡 | 第28-29页 |
| ·SLE4442逻辑加密卡 | 第29-36页 |
| 第4章 电子式三相IC卡预付费电能表的硬件设计 | 第36-51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电能表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36-37页 |
| ·电能表主要芯片的选型 | 第37-41页 |
| ·微处理器的选择 | 第37页 |
| ·电能计量芯片的选择 | 第37-39页 |
| ·IC卡的选择 | 第39-40页 |
| ·时钟芯片的选择 | 第40页 |
| ·继电器驱动芯片的选择 | 第40-41页 |
| ·各部分硬件电路的连接 | 第41-51页 |
| ·互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 | 第41-42页 |
| ·电能芯片与微处理器的接口 | 第42-44页 |
| ·IC卡与微处理器的接口 | 第44-45页 |
| ·实时时钟的接口电路 | 第45-46页 |
| ·LCD模块的接口 | 第46-49页 |
| ·继电器接口电路 | 第49页 |
| ·电源电路 | 第49-51页 |
| 第5章 电子式三相IC卡预付费电能表的软件设计 | 第51-55页 |
| ·主程序的设计 | 第51-52页 |
| ·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 | 第52-55页 |
| ·IC卡中断程序 | 第52-53页 |
| ·定时读电能芯片中断程序 | 第53页 |
| ·LCD显示中断程序 | 第53-55页 |
| 第6章 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 | 第55-64页 |
| ·干扰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 第55-57页 |
|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的重要性 | 第55-56页 |
| ·干扰产生的原因 | 第56页 |
| ·干扰的危害 | 第56-57页 |
| ·干扰分析 | 第57-58页 |
| ·干扰的基本要素 | 第57页 |
| ·干扰的分类 | 第57页 |
| ·干扰的主要祸合方式 | 第57-58页 |
| ·硬件抗干扰技术 | 第58-61页 |
| ·硬件抗干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 第58-59页 |
| ·电子式三相IC卡预付费电能表设计中的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59-61页 |
| ·软件抗干扰技术 | 第61-64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