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相通的血脉——不仅仅是对耳膜的冲击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渴望的声音——50 年代蹒跚学步的摇滚乐 | 第13-20页 |
一、50 年代的摇滚乐概况 | 第13-15页 |
(一)音乐概况——改良音乐 | 第13-15页 |
(二)视觉艺术概况——国际主义风格 | 第15页 |
二、摇滚乐唱片封套设计特点 | 第15-19页 |
(一)代表人物:摇滚之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 Elvis Presley | 第15-18页 |
(二)代表人物:摇滚之父——查克·贝里 Chuck Berry | 第18-19页 |
三、50 年代摇滚乐唱片封面的设计风格总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永恒的冲击——60 年代激情迷幻的摇滚乐 | 第20-37页 |
一、60 年代摇滚乐概况 | 第20-24页 |
(一)音乐概况 | 第20-21页 |
(二)视觉艺术概况——波普艺术 | 第21-23页 |
(三)文化概况——嬉皮文化 | 第23-24页 |
二、摇滚乐唱片封套设计和海报设计的特点 | 第24-36页 |
(一)美国:民谣摇滚 Folk Rock | 第24-26页 |
(二)英国:不列颠的入侵 British Invasion | 第26-29页 |
(三)迷幻摇滚 Psychedelic Rock | 第29-36页 |
三、60 年代摇滚乐平面设计风格总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华丽的叛逆——70 年代目空一切的摇滚乐 | 第37-54页 |
一、70 年代摇滚乐概况 | 第37-39页 |
(一)音乐概况 | 第37-38页 |
(二)视觉艺术概况——行为艺术 PerformanceArt | 第38-39页 |
二、摇滚乐平面设计的特点 | 第39-52页 |
(一)华丽摇滚 Glam Rock | 第39-43页 |
(二)重金属 Heavy Metal | 第43-46页 |
(三)朋克 Punk | 第46-52页 |
三、70 年代摇滚乐平面设计风格总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尖锐的咆哮——80 年代狂野灼热的摇滚乐 | 第54-66页 |
一、80 年代摇滚乐概况 | 第54-56页 |
(一)音乐概况 | 第54-55页 |
(二)视觉艺术概况——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 New Wave Typography· | 第55-56页 |
二、80 年代摇滚乐平面设计的特点 | 第56-65页 |
(一)摇滚乐唱片封面设计特点 | 第56-59页 |
(二)衍生品——玩的是摇滚,卖的是百货 | 第59-65页 |
三、80 年代摇滚乐平面设计风格总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杂糅的格调—90 年代至今百家争鸣的摇滚乐 | 第66-77页 |
一、90 年代至今的摇滚乐概况 | 第66-68页 |
(一)音乐概况 | 第66-67页 |
(二)视觉艺术概况——多元化的后现代艺术 | 第67-68页 |
二、90 年代至今的摇滚乐平面设计的特点 | 第68-76页 |
(一)摇滚乐唱片封面设计特点 | 第68-74页 |
(二)极端金属乐队 logo | 第74-76页 |
三、90 年代至今摇滚乐平面设计风格总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中国摇滚乐平面设计风格的承袭与革新 | 第77-84页 |
一、中国摇滚乐唱片封面设计的风格特点 | 第77-80页 |
(一)平面设计风格的承袭 | 第78-79页 |
(二)平面设计风格的创新 | 第79-80页 |
二、中国摇滚乐音乐节海报设计特点 | 第80-84页 |
总结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图片来源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