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境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2 西安住宅建筑节能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 | 第19-25页 |
·西安地区环境特征 | 第19-20页 |
·西安地理 | 第19页 |
·西安气候 | 第19-20页 |
·西安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24页 |
·西安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西安地区建筑节能问题分析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3 西安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25-32页 |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系统工程理论 | 第2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页 |
·综合评价理论 | 第25-26页 |
·主要节能标准及评价技术 | 第26-28页 |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第26-27页 |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 第27页 |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陕西省实施细则 | 第27页 |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 | 第27-28页 |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 第28页 |
·综合评价的方法体系 | 第28-31页 |
·德尔菲法(Delphi法) | 第28-29页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29页 |
·熵技术法 | 第29-30页 |
·模糊隶属度函数 | 第30-31页 |
·评价方法体系综合分析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4 西安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32-51页 |
·西安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体系基本概念 | 第32页 |
·西安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体系基本功能 | 第32页 |
·西安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指标内涵 | 第32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2-34页 |
·西安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4-39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程序 | 第34-36页 |
·住宅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 第36页 |
·住宅建筑节能评价目标的分解 | 第36页 |
·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 | 第36-39页 |
·西安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 第39-45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第39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9-40页 |
·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 | 第40-43页 |
·熵技术修正权重 | 第43-45页 |
·指标评判方法的确定 | 第45-48页 |
·综合评价的最终确定 | 第48-50页 |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 第48-49页 |
·建立评价等级标识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5 实证分析 | 第51-58页 |
·项目简介 | 第51页 |
·项目住宅建筑节能等级评价 | 第51-55页 |
·住宅建筑节能指标评价及无量纲化处理结果 | 第52-55页 |
·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结果 | 第55页 |
·项目建筑节能存在问题分析 | 第55-58页 |
6 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60-62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