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实用设计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 第9-13页 |
| ·异形柱结构的产生与特点 | 第9-10页 |
|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应用与特点 | 第10-11页 |
|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产生与特点 | 第11-12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型钢混凝土结构研究及应用 | 第13-14页 |
|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异形柱正截面承载能力研究 | 第15-17页 |
| ·异形柱斜截面承载能力研究 | 第17-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1页 |
| 2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截面设计 | 第21-35页 |
| ·截面形式和尺寸 | 第21页 |
|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第21-28页 |
| ·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 | 第21-22页 |
|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 | 第22-25页 |
| ·SRC异形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取值 | 第25-28页 |
| ·截面配钢形式及配钢率 | 第28-32页 |
| ·配角钢 | 第28-29页 |
| ·配槽钢 | 第29页 |
| ·配T形型钢 | 第29-31页 |
| ·配实腹型钢 | 第31页 |
| ·配钢率 | 第31-32页 |
| ·配钢原则 | 第32页 |
| ·轴压比限值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3 SRC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 | 第35-56页 |
| ·SRC异形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 | 第35-37页 |
| ·偏心受压SRC异形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第37-43页 |
| ·基本思路 | 第37页 |
| ·基本假定 | 第37-39页 |
| ·坐标系的建立 | 第39-40页 |
| ·单元划分 | 第40页 |
| ·基本计算公式 | 第40-41页 |
| ·程序简介 | 第41-42页 |
| ·程序计算结果对比 | 第42-43页 |
| ·基于极限承载力包络曲面的简化设计方法 | 第43-44页 |
| ·基于叠加法的正截面设计方法 | 第44-54页 |
| ·基本思路 | 第44页 |
| ·叠加法原理及过程 | 第44-47页 |
| ·简化计算方法 | 第47-53页 |
| ·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4 SRC异形柱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 第56-70页 |
| ·SRC异形柱的抗剪机理 | 第56-58页 |
| ·剪切斜压破坏的抗剪机理 | 第56-57页 |
| ·剪切粘结破坏的抗剪机理 | 第57页 |
| ·剪弯型破坏的抗剪机理 | 第57-58页 |
| ·弯曲破坏的抗剪机理 | 第58页 |
| ·翼缘对异形柱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实腹式配钢SRC异形柱单向抗剪承载力 | 第59-62页 |
| ·型钢部分的抗剪承载力V_s | 第59-60页 |
| ·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抗剪承载力V_(rc) | 第60-62页 |
| ·空腹式配钢SRC异形柱单向抗剪承载力 | 第62-63页 |
| ·型钢部分的抗剪承载力V_s | 第63页 |
| ·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抗剪承载力V_(rc) | 第63页 |
| ·计算结果对比 | 第63-64页 |
| ·统一公式 | 第64页 |
| ·SRC异形柱双向抗剪承载力 | 第64-67页 |
| ·双向抗剪承载力与荷载作用方向的关系 | 第64-66页 |
| ·T、L形柱的双向抗剪承载力 | 第66-67页 |
| ·十形柱的双向抗剪承载力 | 第67页 |
| ·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比较 | 第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0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