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交通空间的通用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13页 |
| ·不可忽视的人口老龄化 | 第8-11页 |
| ·创造全民共享的公共建筑环境 | 第11-12页 |
| ·提倡从无障碍设计到通用设计的转变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13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 ·目的 | 第13页 |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 2 通用设计的产生及其原理 | 第16-30页 |
| ·从无障碍设计到通用设计 | 第17-19页 |
| ·设计对象的转变 | 第17-18页 |
| ·设计内容的转变 | 第18-19页 |
| ·设计师设计方法的转变 | 第19页 |
| ·通用设计的概念 | 第19-20页 |
| ·通用设计的七原则 | 第20-23页 |
| ·通用设计与其它相关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 第23-26页 |
| ·通用设计的设计对象分析 | 第26-27页 |
| ·国内外通用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 ·国外通用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 第27-28页 |
| ·国内通用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公共建筑交通空间的构成要素及通用设计方法 | 第30-36页 |
| ·公共建筑交通空间在通用设计中的重要性 | 第30页 |
| ·公共建筑交通空间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特点 | 第30-31页 |
| ·公共建筑交通空间的结构 | 第30-31页 |
| ·公共建筑交通空间的功能特点 | 第31页 |
| ·公共建筑通用设计的思考方法 | 第31-33页 |
| ·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 | 第31-32页 |
| ·以所有人为起点的设计思路 | 第32-33页 |
| ·公共建筑交通空间的主要设计内容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西安市公共建筑交通空间的调查与分析 | 第36-59页 |
| ·西安市个人出行及满意度调查 | 第36-42页 |
| ·问卷设计 | 第36页 |
| ·问卷统计 | 第36-37页 |
| ·问卷分析 | 第37-42页 |
| ·西安市公共建筑交通空间环境调查 | 第42-58页 |
| ·出入口 | 第51-52页 |
| ·走廊 | 第52-53页 |
| ·楼梯 | 第53-54页 |
| ·电梯 | 第54-56页 |
| ·坡道 | 第56-58页 |
| ·疏散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5 公共建筑交通空间的通用设计要点 | 第59-104页 |
| ·公共建筑交通空间的通用设计原则 | 第59-60页 |
| ·建筑入口 | 第60-73页 |
| ·入口的设计原理 | 第60-61页 |
| ·对现有建筑的策略 | 第61-63页 |
| ·外部的台阶 | 第63-64页 |
| ·坡道 | 第64-67页 |
| ·门的设计(不包括防火门) | 第67-73页 |
| ·水平交通 | 第73-81页 |
| ·设计原理 | 第73-74页 |
| ·对现有建筑的策略 | 第74-75页 |
| ·走廊与门厅 | 第75-76页 |
| ·内部的门 | 第76-79页 |
| ·同层内高度的变化 | 第79页 |
| ·坡道 | 第79-80页 |
| ·铺地 | 第80-81页 |
| ·垂直交通 | 第81-94页 |
| ·设计原理 | 第81-82页 |
| ·对现有建筑的策略 | 第82-83页 |
| ·台阶与楼梯 | 第83-86页 |
| ·扶手 | 第86-87页 |
| ·电梯(乘客电梯) | 第87-90页 |
| ·平台升降机 | 第90-92页 |
| ·楼梯升降机 | 第92-93页 |
| ·自动扶梯和乘客输送带 | 第93-94页 |
| ·照明 | 第94页 |
| ·疏散 | 第94-102页 |
| ·设计原则 | 第94-95页 |
| ·水平疏散 | 第95-96页 |
| ·疏散的安全手段 | 第96页 |
| ·避难所的概念 | 第96-97页 |
| ·辅助逃生 | 第97页 |
| ·疏散技巧 | 第97-99页 |
| ·提供信息 | 第99页 |
| ·逃生路线 | 第99页 |
| ·自动控制的防火门 | 第99-100页 |
| ·警报 | 第100-102页 |
| ·紧急逃生路线的照明 | 第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 6 公共建筑交通空间的通用设计改造 | 第104-119页 |
| ·改造对象 | 第104-105页 |
| ·改造策略 | 第105-118页 |
| ·对各层平面的分析 | 第105-106页 |
| ·在改造中使用的方法 | 第106-107页 |
| ·入口空间 | 第107-112页 |
| ·水平交通空间 | 第112-116页 |
| ·垂直交通空间 | 第116-117页 |
| ·疏散设计 | 第117-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 7 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 | 第119-123页 |
| ·结论 | 第119-120页 |
| ·宏观系统的通用设计研究 | 第119页 |
| ·在完善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实现通用设计 | 第119-120页 |
| ·通用设计评价体系研究 | 第120页 |
| ·通用设计规范化 | 第120-121页 |
| ·建筑师的伦理责任 | 第121-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28页 |
| 附录部分 | 第128-133页 |
| 附录1 个人出行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128-130页 |
| 附录2 公共建筑交通空间通用设计调查表 | 第130-133页 |
| 图表索引 | 第133-138页 |
| 图录 | 第133-137页 |
| 表录 | 第137-138页 |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