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文献回顾 | 第16-37页 |
一、哮喘定义及概况 | 第16-17页 |
二、主要基于2006 年版GINA的哮喘发病机制 | 第17-23页 |
(1) 免疫调节机制 | 第17-19页 |
(2) 气道重塑 | 第19-20页 |
(3) ERK1/2 信号通道可能在慢性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4) 气道树突状细胞(DC)与免疫反应 | 第21-22页 |
(5) 神经机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第22页 |
(6) 哮喘的遗传学机制 | 第22-23页 |
三、哮喘治疗现状及相关的研究 | 第23-33页 |
(1) 哮喘的药物治疗 | 第23-25页 |
(2) 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 第25页 |
(3) 哮喘治疗药物研究 | 第25-29页 |
(4) 哮喘的基因治疗 | 第29-30页 |
(5) 细胞因子调节治疗 | 第30-31页 |
(6) 支气管热成型治疗 | 第31-32页 |
(7) 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 第32-33页 |
四、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及其生物学功能 | 第33页 |
五、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家族及其催化的甲基化 | 第33-34页 |
六、CARM1 与NF-ΚB信号转导通路 | 第34-37页 |
正文 | 第37-54页 |
实验一 建立卵清蛋白豚鼠哮喘模型 | 第37-43页 |
1 材料 | 第37-38页 |
·动物及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38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8页 |
2 方法 | 第38-40页 |
·哮喘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豚鼠哮喘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 第39页 |
·灌注、标本采集及切片 | 第39-40页 |
·HE染色步骤 | 第40页 |
3 结果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3页 |
实验二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ARM1 和NF-ΚB(P65)的表达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 | 第43-54页 |
1 材料 | 第44页 |
·动物及主要试剂 | 第44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44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4页 |
2 方法 | 第44-45页 |
·肺组织间接免疫荧光CARM1 与NF-κB双标记染色步骤 | 第44-45页 |
·荧光显微镜观察及计数 | 第45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