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4-3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2 选题意义第16-17页
    1.2 基本概念定义第17-21页
        1.2.1 科技投入第17页
        1.2.2 科技活动第17-18页
        1.2.3 科技项目第18-19页
        1.2.4 科技项目分类第19-20页
        1.2.5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第20页
        1.2.6 绩效评价第20页
        1.2.7 科技投入项目的绩效评价第20-2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3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6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6-31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第31-36页
        1.4.1 研究内容第31-33页
        1.4.2 主要创新点第33页
        1.4.3 研究方法第33-34页
        1.4.4 研究框架第34-36页
    1.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2 相关理论综述第37-53页
    2.1 价值管理相关理论概述第37-38页
    2.2 战略绩效理论第38-39页
    2.3 流程管理理论第39-40页
    2.4 层次分析理论第40-43页
        2.4.1 层次分析法概述第40页
        2.4.2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第40-41页
        2.4.3 层次分析法假设第41页
        2.4.4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第41-42页
        2.4.5 层次分析法优缺点第42-43页
    2.5 灰色理论第43-45页
        2.5.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第43-44页
        2.5.2 灰色系统的几个概念第44-45页
        2.5.3 灰色系统的基本思想简介第45页
    2.6 大数据应用技术及理论第45-48页
    2.7 区块链以及智能合约理论第48-52页
    2.8 本章小结第52-53页
3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VBP特征分析法第53-61页
    3.1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的特点第53-54页
    3.2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的分类第54-55页
    3.3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VBP特征分析法框架第55-56页
    3.4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价值要素分析第56-58页
    3.5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平衡特征分析第58-59页
    3.6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流程属性分析第59-60页
    3.7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61-72页
    4.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61-62页
    4.2 多层次指标平衡体系架构第62-64页
    4.3 多维通用指标库的建立第64-70页
    4.4 指标库的"五步论"应用第70-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原理第72-79页
    5.1 指标权重的确立第72-73页
    5.2 绩效评价值的计算第73-75页
    5.3 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第75-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6 大数据在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中应用探讨第79-87页
    6.1 大数据在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价中的重要性第79页
    6.2 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价大数据生态圈第79-81页
    6.3 大数据技术在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示例第81-82页
    6.4 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价大数据平台架构原型第82页
    6.5 Apriori数据挖掘算法的优化应用第82-85页
    6.6 本章小结第85-87页
7 智能合约在科技投入项目(应用类)绩效评价中应用探讨第87-97页
    7.1 智能合约应用到科技投入项目评价中的可能性第87-88页
    7.2 智能合约在科技投入项目评价的运作机理第88-89页
    7.3 基于智能合约的科技投入项目评价平台架构原型第89-92页
    7.4 智能合约在科技投入项目评价的建立过程第92-93页
    7.5 科技投入项目评价智能合约的示例第93-96页
    7.6 本章小结第96-97页
8 实证研究-生化技术在构建中式卷烟中的应用项目绩效评价第97-115页
    8.1 实证背景第97-98页
    8.2 基于变异系数线性综合模型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第98-104页
        8.2.1 基于变异系数线性综合模型的工作方法第98-100页
        8.2.2 基于变异系数的混合型决策矩阵选择指标的过程第100-103页
        8.2.3 最终指标体系的确立第103-104页
    8.3 判断矩阵模型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计算第104-108页
        8.3.1 确定专家组第104-105页
        8.3.2 构造一级指标之间判断矩阵第105页
        8.3.3 构造二级指标之间判断矩阵第105-108页
    8.4 基于灰色度评价模型计算项目绩效值第108-113页
        8.4.1 确定评分矩阵第108-110页
        8.4.2 确定项目评价灰类第110页
        8.4.3 确定灰色评价系数第110-111页
        8.4.4 确定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第111-112页
        8.4.5 综合评价计算第112-113页
        8.4.6 综合评价值F的计算第113页
    8.5 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第113页
    8.6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9 总结与展望第115-118页
    9.1 研究工作总结第115-117页
    9.2 后续工作展望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3页
附录第123-130页
    附录A第123-128页
    附录B第128-130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0-13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糖神散防治糖尿病性肾损害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
下一篇:化瘀克塞方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