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牛膝结构和发育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关系及其道地性形成机制的研究

致谢第1-11页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8页
第一章 牛膝的研究概况和进展第18-42页
 第一节 牛膝的原植物与本草考证第18-21页
  一、牛膝原植物第18-19页
  二、牛膝的本草考证第19-20页
  三、怀牛膝的历史沿革第20-21页
 第二节 牛膝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1-26页
  一、牛膝的形态解剖学研究第21-24页
   1. 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第21-24页
   2. 生殖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第24页
  二、组织培养和毛状根培养的研究第24-25页
  三、分子生物学及分子标记技术应用第25-26页
  四、多倍体育种研究第26页
  五、指纹图谱的研究第26页
 第三节 牛膝的化学成分第26-30页
  一、皂苷类第27-28页
  二、植物甾酮类第28页
  三、糖类第28-29页
  四、黄酮类和生物碱第29-30页
  五、其它成分第30页
 第四节 牛膝的药理作用第30-36页
  一、免疫调节作用第31-32页
  二、子宫兴奋作用与抗生育作用第32-33页
  三、肿瘤抑制作用第33-34页
  四、抗炎、抗菌和镇痛作用第34页
  五、对记忆力、耐力及抗衰老作用的影响第34-35页
  六、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作用第35页
  七、抗骨质疏松作用第35-36页
  八、其它作用第36页
 第五节 牛膝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第36-40页
  一、牛膝的生长习性第36-37页
  二、种植技术第37-39页
   1. 选地整地第37页
   2. 繁殖与种植第37-38页
   ·种子培育第37页
   ·种植第37-38页
   3. 田间管理第38页
   4. 病虫害防治第38-39页
   ·白锈病第38页
   ·叶斑病第38-39页
   ·根腐病第39页
   ·尺蠖第39页
   ·棉红蜘蛛第39页
   ·银纹夜蛾第39页
   ·根瘤病(根结线虫)第39页
  三、采收与加工第39-40页
 第六节 牛膝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第40-42页
  一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0-41页
   1. 牛膝各器官的发育解剖学缺乏系统研究第40-41页
   2. 牛膝中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动态未见报道第41页
   3. 有效成分在牛膝营养器官中的组织定位尚未见报道第41页
   4. 牛膝道地药材(怀牛膝)的形成机制尚未见系统研究第41页
  二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第41-42页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第42-52页
 第一节 研究材料第42-43页
  一、解剖学与组织化学研究材料第42页
  二、植物化学研究材料第42页
  三、道地性研究材料第42-43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43-52页
  一、植物解剖学方法第43-44页
   1. 形态指标的测定第43页
   2. 石蜡切片法第43页
   3. 薄切片法第43页
   4. 徒手切片法第43页
   5. 扫描电镜观察法第43-44页
   6. 荧光观察法第44页
  二、组织化学方法第44页
   1. 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第44页
   2. 扫描电镜与 X-射线能谱仪对三萜皂苷的定位及定性定量分析第44页
   ·仪器第44页
   ·样品处理第44页
   ·测试条件第44页
  三、植物化学方法第44-49页
   1. 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第45-46页
   ·仪器和色谱条件第45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5页
   ·精密度试验第45-46页
   ·样品溶液的制备和测定第46页
   ·重复性试验第46页
   ·稳定性试验第46页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46页
   2. 蜕皮甾酮的含量测定第46-48页
   ·仪器和色谱条件第46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6-47页
   ·精密度试验第47页
   ·样品溶液的制备和测定第47页
   ·重复性试验第47页
   ·稳定性试验第47页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47-48页
   3. 多糖的含量测定第48-49页
   ·仪器和试剂第48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8页
   ·精密度试验第48页
   ·稳定性试验第48页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48-49页
   ·不同产地牛膝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9页
   ·含量测定第49页
  四、牛膝不同产地土壤理化性状测定第49-50页
   1. 土壤pH值的测定第49-50页
   2.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第50页
   3. 土壤速效氮的测定第50页
   4.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第50页
   5.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第50页
  五、牛膝不同产区土壤及药材中微量元素分析第50-52页
   1. 仪器与试剂第50页
   2. 仪器工作条件第50页
   3.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50-51页
   4. 分析波长的选择及背景的校正第51页
   5. 土壤及药材样品的微波消解和测定第51-52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52-94页
 第一节 牛膝植株的形态结构特征第52-57页
  一、牛膝茎、叶的形态结构第52-54页
   1. 叶的形态结构第52-53页
   2. 茎的形态结构第53-54页
  二、牛膝根的形态结构第54页
  三、牛膝花和果实的形态结构第54-57页
   1. 苞片、小苞片和花瓣的结构第54-55页
   2. 雄蕊的结构第55-56页
   3. 雌蕊的结构第56页
   4. 果实的结构第56-57页
 第二节 牛膝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第57-62页
  一、牛膝根的发生第57页
  二、牛膝根的生长发育第57-62页
   1. 根尖及其组织分化第57-58页
   2. 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第58-59页
   3. 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第59-60页
   4. 根的三生生长和三生结构第60-61页
   5. 三生维管束圈数与根增长的关系第61-62页
 第三节 牛膝茎的发育解剖学研究第62-66页
  一、茎尖及其组织分化第62页
  二、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形成第62-63页
  三、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的形成第63页
  四、初生韧皮纤维的发育第63-64页
  五、茎内三生结构的发生和发育第64-65页
  六、髓维管束的发育第65-66页
 第四节 牛膝叶的发育解剖学研究第66-67页
  一、叶原基的起源及发育过程第66页
  二、叶发育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化第66-67页
   1. 原分生组织阶段第66页
   2. 初生分生组织阶段第66-67页
   3. 初生结构形成阶段第67页
 第五节 三萜皂苷在牛膝营养器官中的组织化学定位第67-73页
  一、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第68-69页
  二、X-射线能谱仪测定结果第69-73页
 第六节 牛膝生长发育过程中三萜皂苷的积累动态第73-77页
  一、齐墩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第73-74页
  二、春季播种的牛膝根中三萜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第74-76页
  三、夏季播种的牛膝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中齐墩果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第76-77页
 第七节 牛膝生长发育过程中蜕皮甾酮的积累动态第77-80页
  一、蜕皮甾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第77-78页
  二、夏播牛膝不同发育时期各器官中蜕皮甾酮的积累动态第78-80页
 第八节 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牛膝的主要差异及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子第80-94页
  一、牛膝品种及栽培技术第80-81页
   1. 牛膝的栽培品种第80-81页
   2. 栽培技术第81页
  二、不同产区牛膝药材特征的比较第81-86页
   1. 不同产区牛膝外观形态特征的比较第81-82页
   2. 不同产地牛膝根中主要药用成分的含量第82-83页
   3. 不同产区牛膝药材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特征第83-86页
   ·牛膝药材的无机元素含量分析第83页
   ·牛膝药材中主要药用成分和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83-86页
  三、牛膝不同产区的主要生态因子第86-90页
   1. 牛膝不同产区的气候因子第86页
   2. 不同产区牛膝土壤的理化性质比较第86-90页
   ·牛膝生长土壤的质地及理化状况第87页
   ·牛膝土壤的无机元素含量分析第87页
   ·牛膝土壤中无机元素的相关性分析第87-90页
  四、牛膝药材与其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90-94页
   1. 药材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相关性分析第90页
   2. 牛膝药材中主要药用成分与其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90页
   3. 富集系数分析第90-94页
第四章 讨论和结论第94-109页
 第一节 讨论第94-107页
  一、牛膝根的发育解剖特点第94-95页
   1. 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第94页
   2. 三生结构第94-95页
   ·第一圈额外形成层的发生第94-95页
   ·额外形成层的活动和维管束圈数第95页
  二、茎的发育解剖特点第95-98页
   1. 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第95-96页
   2. 茎中额外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方式第96-97页
   3. 髓维管束的起源和发育第97页
   4. 茎的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的适应第97-98页
  三、叶的发育解剖特点第98页
  四、牛膝营养器官结构与三萜皂苷积累的关系第98-100页
  五、牛膝生长发育过程中三萜皂苷的积累动态及其实践意义第100-103页
   1. 不同季节播种的牛膝根中三萜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第100-101页
   2. 夏季播种(7月上旬)的牛膝各器官中齐墩果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第101-103页
  六、牛膝生长发育过程中蜕皮甾酮的积累动态及其实践意义第103-104页
  七、牛膝药材质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其道地性形成的可能机制第104-107页
   1. 牛膝品种及栽培技术第104页
   2. 牛膝药材中主要药用成分和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104-106页
   3. 牛膝不同产区的主要环境因子特征分析第106页
   4. 牛膝药材与及其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106-107页
 第二节 结论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3页
图版说明第123-126页
Explanation of plates第126-130页
图版第130-147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著作)、主持参加的科研课题和参加的学术会议第147-148页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第147-148页
 二、主持参加的科研课题第148页
 三、参加的学术会议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药用柴胡的结构发育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