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人口与计划生育论文

生育选择与乡土文化--基于福建莆田安村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7页
   ·研究的缘起第8页
   ·文献综述与评价第8-13页
     ·文献回顾第8-12页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文立场第12-13页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第13-15页
     ·理论支持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选题的意义和可能的创新点第15-16页
   ·概念界定第16-17页
     ·乡村、村落与宗族第16页
     ·乡土社会与乡土文化第16-17页
     ·生育观与生育意愿第17页
2 村庄概况与生活轨迹第17-26页
   ·安村概况第17-22页
     ·自然状况第17-19页
     ·社会概况第19-22页
   ·几代人的生活轨迹第22-26页
     ·老一代人的生活轨迹第22-24页
     ·中年一代的生活轨迹第24-25页
     ·年青一代的生活轨迹第25-26页
3 当代乡村生育观现状第26-32页
   ·安村生育状况简介第26页
   ·安村农民生育意愿第26-32页
     ·安村人的生育目的第27-29页
     ·生育的性别偏好第29-30页
     ·生育子女理想数第30-31页
     ·生育的质量第31-32页
4 质疑西方经济学派孩子成本—效用理论第32-44页
   ·安村农民生育后代的成本和效益分析第32-38页
     ·安村农民养育男孩的成本和收益第32-37页
     ·安村农民养育女孩的成本和效用第37-38页
   ·孩子成本—效用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第38-44页
     ·乡土社会与市场经济的隔膜与距离第39页
     ·中国传统农民不同于西方微观经济学假设中的"经济理性人"第39-40页
     ·东西方对孩子成本和效用内容的认识各不相同第40-41页
     ·孩子数量与质量转换理论在中国的运用遇到"盲区"第41页
     ·男女孩子效用差异较大,性别偏好强烈第41-42页
     ·个人本位与家本位的区别第42页
     ·中国的核心小家庭同西方的核心小家庭仍有不少差异第42页
     ·家庭夫妇,尤其是农村家庭夫妇时间价值偏低第42-43页
     ·农村对男孩子的需求是无弹性的第43页
     ·社会政策的不同使西方子女成本—效用理论的价值大打折扣第43-44页
5 安村现行生育机制的两大力量第44-67页
   ·催生力量——乡土文化对农民生育行为的影响第44-60页
     ·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生育信仰第44-46页
     ·村落与宗族第46-53页
     ·村落与习俗第53-60页
   ·抑制力量——计划生育在安村第60-67页
     ·计划生育执行的力度第61-62页
     ·计划生育执行的难度第62-64页
     ·计划生育执行的效度第64-65页
     ·对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一点思考第65-67页
6 讨论与结论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第74-8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88-89页
详细摘要第89-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性别视角下的高龄老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