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概述 | 第15-17页 |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 第17-18页 |
·碳纤维的表面结构与性能 | 第18-19页 |
·表面处理方法 | 第19-28页 |
·氧化处理 | 第19-23页 |
·气相氧化法 | 第19-20页 |
·液相氧化法 | 第20-22页 |
·电化学氧化 | 第22-23页 |
·表面涂层处理 | 第23-27页 |
·气象沉积处理 | 第23-24页 |
·表面电聚合 | 第24-26页 |
·偶联剂涂层 | 第26-27页 |
·聚合物涂层 | 第27页 |
·表面生成晶须法 | 第27页 |
·等离子体处理 | 第27-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1-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高模碳纤维 | 第31页 |
·环氧648树脂 | 第31页 |
·二乙烯四胺 | 第31页 |
·对氨基苯甲酸 | 第31-32页 |
·丙烯酸 | 第32页 |
·聚乙二醇 | 第32页 |
·双酚A | 第32页 |
·实验设备 | 第32-33页 |
·工艺流程 | 第33-36页 |
·反应体系在碳纤维表面反应活性的测定 | 第34-35页 |
·碳纤维电极的制备 | 第34页 |
·循环伏安扫描 | 第34-35页 |
·间歇电合成 | 第35-36页 |
·连续电合成 | 第36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36-39页 |
·HMCF线密度测定 | 第36-37页 |
·HMCF/复合材料的ILSS的测试 | 第37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9-67页 |
·对氨基苯甲酸/丙烯酸体系 | 第39-45页 |
·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39页 |
·对氨基苯甲酸/丙烯酸体系反应活性的测定 | 第39-43页 |
·对氨基苯甲酸/丙烯酸体系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对氨基苯甲酸/聚乙二醇体系 | 第45-56页 |
·对氨基苯甲酸/聚乙二醇600体系 | 第45-55页 |
·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45-46页 |
·对氨基苯甲酸/聚乙二醇600体系反应活性的测定 | 第46-48页 |
·对氨基苯甲酸/聚乙二醇600体系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48-51页 |
·PABA/PEG600体系连续工艺所得结果的总结分析 | 第51-54页 |
·连续电合成处理后HMCF表面形貌的变化分析 | 第51-52页 |
·连续电合成处理后HMCF增重量及其ILSS的变化分析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对氨基苯甲酸/聚乙二醇400体系 | 第55-56页 |
·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55页 |
·对氨基苯甲酸/聚乙二醇400体系反应活性的测定 | 第55-56页 |
·对氨基苯甲酸/双酚A体系 | 第56-67页 |
·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56-57页 |
·对氨基苯甲酸/双酚A体系反应活性的测定 | 第57-59页 |
·对氨基苯甲酸/双酚A体系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59-60页 |
·对氨基苯甲酸/双酚A体系连续工艺所得结果的总结分析 | 第60-64页 |
·连续电合成处理后HMCF表面形貌的变化分析 | 第60-61页 |
·连续电合成处理后HMCF增重量及其ILSS的变化分析 | 第61-63页 |
·红外分析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发表及已接受的论文 | 第75-77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7-78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