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无线自组织网络干扰模型和控制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的意义第13-15页
   ·干扰的研究现状第15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5-17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7-18页
第二章 无线自组织网络体系结构概述第18-28页
   ·无线 Ad hoc 网络协议栈及其关键技术第18-20页
   ·IEEE802.11 标准第20-22页
   ·DSR 路由协议第22-23页
   ·跨层的协议设计第23-24页
   ·无线自组织网络测试床第24-28页
第三章 无线自组织网络干扰模型的研究第28-41页
   ·无线网络中干扰的定义第28-29页
   ·无线信道传播模型第29-30页
   ·无线自组织网络模型第30页
   ·干扰的物理模型第30-33页
     ·干扰的物理实质第30-31页
     ·物理干扰模型的几何化第31-33页
   ·干扰的协议模型第33-36页
     ·常见协议的干扰模型第33-34页
     ·协议干扰模型的几何化表示第34-36页
   ·干扰模型的优化目标第36-38页
     ·干扰对网络容量的影响第36页
     ·干扰对网络端到端延迟的影响第36-37页
     ·网络连接性分析第37-38页
   ·干扰的控制策略第38-41页
     ·功率控制和感知门限调整第38页
     ·支配集选择和拓扑控制第38-39页
     ·多信道分配和链路调度第39-41页
第四章 跨层的干扰接入感知选路机制第41-55页
   ·路由协议的设计目标第41-43页
   ·基于干扰计算的选路算法第43-48页
     ·链路层帧接收成功率第44-46页
     ·链路层信道可利用率第46-47页
     ·路由层选路机制第47-48页
   ·基于干扰计算的路由协议实现第48-50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50-54页
     ·室内静态场景第50-52页
     ·户外动态场景第52-54页
   ·总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干扰感知的载波侦听门限自适应调整协议第55-68页
   ·IEEE802.11MAC 层干扰分析第55-59页
     ·CSMA/CA 对干扰的影响第55-57页
     ·RTS/CTS 对干扰的影响第57-59页
   ·时空复用的干扰模型第59-62页
     ·干扰在空间上的分析第59-61页
     ·干扰在时间上的分析第61-62页
   ·自适应的物理载波感知算法第62-63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63-66页
     ·启发式算法收敛评估第64页
     ·不同节点密度下算法的性能第64-65页
     ·在不同数据包传输时间下算法的性能第65-66页
   ·总结第66-68页
第六章 基于干扰计算的拓扑控制算法第68-79页
   ·拓扑控制定义及其设计目标第69-70页
   ·拓扑控制的临近图第70-72页
   ·拓扑控制层对干扰的影响第72-73页
   ·基于混合干扰模型的拓扑控制算法第73-78页
     ·问题描述及其模型构建第73-76页
     ·拓扑控制算法描述第76-77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77-78页
   ·总结第78-7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79-80页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致谢第86-8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描述编码方法研究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调度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