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引言 | 第12-32页 |
·植物运动的分类 | 第12-19页 |
·向性运动 | 第13-16页 |
·感性运动 | 第16-19页 |
·植物运动的机理 | 第19-23页 |
·生长性运动 | 第19-21页 |
·膨压运动 | 第21-23页 |
·植物运动的信号传导 | 第23-27页 |
·向光性的信号传导 | 第23-27页 |
·花柱卷曲运动 | 第27-32页 |
·具有花柱卷曲运动的植物 | 第27-28页 |
·山姜属植物的花柱卷曲性 | 第28-32页 |
2 采样地点与研究材料 | 第32-40页 |
·采样地点 | 第32-33页 |
·研究材料 | 第33-38页 |
·云南草蔻 | 第33-34页 |
·马来良姜 | 第34-35页 |
·红豆蔻 | 第35-37页 |
·宽唇山姜 | 第37-38页 |
·研究材料的卷曲运动概况 | 第38-39页 |
·花柱运动阶段的界定 | 第39-40页 |
3 花柱运动区域的确定 | 第40-57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切除不同长度的花药,观察花柱运动部位的变化 | 第41页 |
·花柱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 | 第41-42页 |
·花柱超微结构 | 第42页 |
·花柱长度的确定 | 第42-43页 |
·结果 | 第43-54页 |
·切除部分花药后花柱运动部位的变化 | 第43-45页 |
·山姜属植物两种表型花柱的解剖结构比较 | 第45-48页 |
·山姜属植物花柱不同部位的结构比较 | 第48-49页 |
·花柱卷曲性的其它姜科植物花柱的解剖结构 | 第49-50页 |
·无花柱卷曲性的其它姜科植物花柱的解剖结构 | 第50-51页 |
·山姜属花柱运动区域的超微结构 | 第51-52页 |
·运动前后花柱长度变化 | 第52-53页 |
·卷曲运动前后表皮细胞长度变化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7页 |
4 山姜属植物花柱卷曲运动性质的探索 | 第57-73页 |
·试验方法 | 第57-60页 |
·碰触和授粉处理 | 第57-58页 |
·花柱所受重力的改变 | 第58页 |
·不同温度处理 | 第58页 |
·光暗处理 | 第58页 |
·去除花药/花柱/柱头,观察花柱运动/花药开裂情况 | 第58-59页 |
·柱头与花药之间角度的测定 | 第59-60页 |
·结果 | 第60-67页 |
·碰触和授粉不影响花柱运动 | 第60页 |
·重力不影响花柱的运动 | 第60-61页 |
·温度对花柱卷曲运动的影响 | 第61-62页 |
·光对花柱卷曲运动的影响 | 第62-66页 |
·花柱运动和花药开裂的联系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73页 |
·影响花柱运动的外界条件 | 第67-68页 |
·导致花柱运动的刺激 | 第68-70页 |
·花柱卷曲运动是感性运动 | 第70-73页 |
5 生长素对花柱卷曲运动的影响 | 第73-99页 |
·试验方法 | 第74-78页 |
·外源生长素处理 | 第74页 |
·外源生长素抑制剂处理 | 第74页 |
·内源生长素的免疫定位 | 第74-78页 |
·结果 | 第78-93页 |
·外施生长素对花柱运动的影响 | 第78-83页 |
·黑暗条件下IAA处理对花柱运动的影响 | 第83-84页 |
·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对花柱运动的影响 | 第84-89页 |
·IAA在花柱中的显微定位 | 第89-93页 |
·讨论 | 第93-99页 |
6 钙离子在花柱卷曲过程中的作用 | 第99-111页 |
·实验方法 | 第100页 |
·样品制备 | 第100页 |
·电镜观察 | 第100页 |
·结果 | 第100-109页 |
·钙离子定位的阴性对照 | 第100-102页 |
·上举型花柱细胞内钙离子的超微定位 | 第102-106页 |
·下垂型花柱细胞内钙离子的超微定位 | 第106-109页 |
·讨论 | 第109-111页 |
7 总讨论 | 第111-114页 |
·花柱感受刺激的部位和弯曲部位是重叠的 | 第111页 |
·生长素梯度在花柱卷曲中的作用 | 第111-112页 |
·钙离子在花柱卷曲中的作用 | 第112页 |
·以后研究的方向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6页 |
在读期间发表及投稿论文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