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磷腈的合成及其表征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聚磷腈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聚磷腈的结构及其合成 | 第11-12页 |
| ·聚磷腈的应用 | 第12-16页 |
| ·聚磷腈光导电材料 | 第13页 |
| ·聚磷腈光学非线性材料 | 第13页 |
| ·特种橡胶和弹性材料 | 第13-14页 |
| ·聚磷腈分离膜 | 第14页 |
| ·阻燃材料 | 第14页 |
| ·聚磷腈固体电解质 | 第14-15页 |
| ·药物与生物医学材料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 第2章 六氯环三磷腈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18-23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六氯环三磷腈的合成 | 第18-19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18页 |
| ·合成路线 | 第18-19页 |
| ·实验步骤 | 第19页 |
| ·分离提纯 | 第19页 |
| ·六氯环三磷腈的表征 | 第19-20页 |
| ·熔点的测定 | 第19页 |
| ·产品的红外光谱图 | 第19-20页 |
| ·产品的~(31)P-NMR分析 | 第20页 |
| ·影响六氯环三磷腈产率的因素 | 第20-21页 |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20-21页 |
| ·分离提纯 | 第21页 |
| ·本章结论 | 第21-23页 |
| 第3章 本体聚合法制备聚二氯磷腈 | 第23-29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聚二氯磷腈的合成 | 第24-25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4页 |
| ·合成路线 | 第24页 |
| ·实验步骤 | 第24页 |
| ·分离提纯 | 第24-25页 |
| ·聚二氯磷腈的表征 | 第25-26页 |
| ·傅立叶红外(FT-IR)谱图分析 | 第25页 |
| ·产物的~(31)PNMR谱图分析 | 第25-26页 |
| ·影响聚二氯磷腈产率的因素 | 第26-28页 |
| ·催化剂的用量 | 第26页 |
| ·反应温度 | 第26-27页 |
| ·反应时间 | 第27页 |
| ·杂质 | 第27-28页 |
| ·本章结论 | 第28-29页 |
| 第4章 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二氯磷腈 | 第29-34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聚二氯磷腈的合成 | 第29-3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9页 |
| ·实验步骤 | 第29-30页 |
| ·聚二氯磷腈的表征 | 第30-31页 |
| ·傅立叶红外(FT-IR)谱图分析 | 第30页 |
| ·产物的~(31)PNMR谱图分析 | 第30-31页 |
| ·影响聚二氯磷腈产率的因素 | 第31-33页 |
| ·反应时间 | 第31页 |
| ·催化剂质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溶剂体积 | 第32页 |
|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 ·升温速度的影响 | 第32页 |
| ·湿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5章 苯乙烯在纤维素上接枝共聚合反应 | 第34-41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34-35页 |
| ·Ni(Ⅳ)的制备与标定 | 第35页 |
|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纯化 | 第35页 |
| ·接枝参数计算式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 ·反应条件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 第35-38页 |
| ·共聚物结构表征 | 第38-39页 |
| ·扫描电镜 | 第39-40页 |
| ·引发机理探讨 | 第40页 |
| ·本章结论 | 第40-41页 |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1-42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41页 |
| ·展望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 附录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