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游步道产品规划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9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2 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一章 森林公园游步道产品规划设计理论构建 | 第19-31页 |
| 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 ·森林公园 | 第19页 |
| ·森林生态旅游 | 第19页 |
| ·森林旅游项目与森林旅游产品 | 第19-20页 |
| ·森林公园游步道与森林公园游步道产品 | 第20-21页 |
| 2 森林公园游步道产品概述 | 第21-27页 |
| ·游步道功能 | 第21-23页 |
| ·游步道价值 | 第23-25页 |
| ·森林公园游步道实体分类与特点 | 第25-26页 |
| ·森林公园游步道产品基本分类与特点 | 第26-27页 |
| 3 游步道产品规划设计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 ·森林美学与园林美学理论 | 第27页 |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7-28页 |
| ·休闲经济学理论 | 第28页 |
| ·旅游市场学理论 | 第28-31页 |
| 第二章 游步道产品规划设计思路 | 第31-39页 |
| 1 游步道产品规划设计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 ·资源察赋背景因素 | 第31-32页 |
| ·人为规划背景因素 | 第32页 |
| ·游客市场因素 | 第32-33页 |
| 2 游步道空间走向的基本模式 | 第33-35页 |
| ·辐射状模式 | 第33页 |
| ·带状模式 | 第33-34页 |
| ·环状模式 | 第34-35页 |
| 3 游步道产品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 第35-36页 |
| ·指导思想 | 第35页 |
| ·原则 | 第35-36页 |
| 4 游步道产品规划设计手法 | 第36-39页 |
| ·整体构图 | 第36-37页 |
| ·以人为本 | 第37页 |
| ·动静结合 | 第37页 |
| ·凸显寓意个性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例研究 | 第39-65页 |
| 1 调查基础分析 | 第39-46页 |
|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概述 | 第39-43页 |
| ·游步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 ·游道体系规划设计 | 第45-46页 |
| 2 游步道产品市场调查与分析 | 第46-55页 |
|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 第47页 |
| ·数据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 ·市场分析小结 | 第54-55页 |
| 3 游步道产品规划设计 | 第55-60页 |
| ·游步道产品构成的三个层面 | 第55-56页 |
| ·游步道产品体系规划设计 | 第56-60页 |
| 4 游步道产品供需研究启示与规划设计策略 | 第60-65页 |
| ·研究启示 | 第60-61页 |
| ·森林公园游步道产品规划设计策略 | 第61-65页 |
| 第四章 结论、创新、展望 | 第65-67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 2 创新 | 第66页 |
| 3 缺点与展望 | 第66-67页 |
| 附录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