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输配电线路论文

特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动态物理特性与抑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4页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6页
     ·单相重合闸的应用和意义第13-14页
     ·潜供电弧的形成机理与研究意义第14-16页
   ·潜供电弧的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第16-32页
     ·潜供电弧的物理实验第16-21页
     ·潜供电弧的数学建模第21-23页
     ·潜供电弧与电力系统的交互作用第23页
     ·潜供电弧的抑制技术第23-31页
     ·新型工况下的潜供电弧问题第31-32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32-34页
第二章 特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低压模拟实验研究第34-46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34-37页
     ·总体设计思路第34页
     ·实验回路拓扑第34-35页
     ·实验回路参数第35页
     ·实验设备规格与技术参数第35-37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37-45页
     ·潜供电弧燃弧时间第37-40页
     ·潜供电弧运动特性及其对电弧电流电压影响机理第40-43页
     ·潜供电弧熄灭特性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探索研究第46-62页
   ·半波长输电线路运行特性第46-49页
     ·半波长输电线路的功率传输特性第46-47页
     ·半波长输电线路沿线电压电流分布第47-49页
   ·半波长线路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分布特性第49-50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50-52页
     ·实验回路拓扑设计第50-52页
     ·其它说明第52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52-60页
     ·潜供电弧燃弧时间第52-53页
     ·潜供电弧波形分析第53-57页
     ·单相接地故障过程电弧的运动特性第57-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潜供电弧零休阶段弧道恢复电压特性研究第62-77页
   ·恢复电压上升率计算模型第62-63页
   ·单相接地故障电路模型第63-68页
   ·恢复电压上升率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第68-76页
     ·故障时刻第70-71页
     ·跳闸时刻第71-72页
     ·短路电弧电阻第72-73页
     ·故障点位置第73页
     ·潜供电弧电阻第73-74页
     ·并联电抗器和中性点小电抗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面向潜供电弧抑制的并联电抗器参数综合优化第77-90页
   ·同塔多回线路的电磁耦合模型第77-81页
   ·基于潜供电弧抑制的并联电抗器参数优化第81-85页
     ·潜供电弧的动态弧阻模型第81-82页
     ·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的计算模型第82-85页
   ·基于谐振过电压抑制的并联电抗器参数优化第85-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基于并联阻抗的新型潜供电弧抑制措施研究第90-109页
   ·新型抑制措施拓扑与工作原理第90-92页
     ·拓扑结构第90-91页
     ·工作原理第91-92页
   ·新型抑制措施参数设计算法第92-100页
     ·等效模型第92-96页
     ·参数分析第96-100页
   ·新型抑制措施与电力系统的暂态交互特性第100-107页
   ·谐振分析第107-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20-12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矩形细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电力系统暂态频率稳定评估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