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死刑执行程序的完善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2 死刑执行程序的基本理论 | 第12-20页 |
·死刑及其执行程序 | 第12-14页 |
·死刑的概述 | 第12页 |
·死刑执行程序的概述 | 第12-14页 |
·死刑执行程序的价值 | 第14-16页 |
·死刑执行程序的工具价值 | 第14页 |
·死刑执行程序的正义价值 | 第14-15页 |
·死刑执行程序的人权保障价值 | 第15-16页 |
·死刑执行程序的秩序价值 | 第16页 |
·死刑执行程序的平等价值 | 第16页 |
·死刑执行程序的基本要求 | 第16-20页 |
·死刑执行程序的正当性 | 第17-19页 |
·死刑执行程序的合理性 | 第19-20页 |
3 死刑执行程序的比较研究 | 第20-27页 |
·我国古代关于死刑执行程序的规定 | 第20-22页 |
·关于死刑执行的方法 | 第20页 |
·关于死刑执行的机构 | 第20-21页 |
·关于死刑执行的期限 | 第21页 |
·关于死刑执行前的救济 | 第21-22页 |
·域外关于死刑执行程序的规定 | 第22-25页 |
·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规定 | 第22-23页 |
·美国的规定 | 第23页 |
·日本的规定 | 第23-24页 |
·俄罗斯的规定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4 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现状及缺陷分析 | 第27-39页 |
·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现状之分析 | 第27-31页 |
·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立法情况 | 第27-29页 |
·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具体步骤 | 第29-31页 |
·我国死刑执行程序所存在的缺陷 | 第31-37页 |
·死刑执行程序中的正当性缺失 | 第31-34页 |
·死刑执行程序的合理性缺失 | 第34-37页 |
·制约我国死刑执行程序正当性和合理性的主要因素 | 第37-39页 |
·传统法律文化对死刑执行程序的影响 | 第37页 |
·刑事诉讼立法对死刑执行程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单一的执行监督机制对死刑执行程序的影响 | 第38页 |
·司法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 第38-39页 |
5 完善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构想 | 第39-52页 |
·从理念到原则:贯彻和体现死刑执行程序的公正价值 | 第39-41页 |
·树立死刑执行正当程序的理念 | 第39页 |
·明确死刑正当执行的基本原则 | 第39-41页 |
·从制度到规则:完善立法以实现死刑执行程序的公正 | 第41-48页 |
·执行主体的科学化 | 第41-42页 |
·执行方式的人性化 | 第42页 |
·延长死刑执行等待期限 | 第42-43页 |
·增设对死刑犯器官利用的相关规定 | 第43-44页 |
·严格死刑执行变更制度 | 第44-45页 |
·完善死刑执行告知制度 | 第45页 |
·增设常态的死刑特赦制度 | 第45-47页 |
·增加死刑犯基本权利保障的规定 | 第47-48页 |
·从执行到保障:强化监督以保障死刑执行程序的公正 | 第48-51页 |
·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 | 第48-49页 |
·赋予受害人死刑执行程序的参与权 | 第49-50页 |
·赋予律师死刑执行程序的参与权 | 第50-51页 |
·从责任到追究:明确责任以促进死刑执行程序的公正 | 第51-52页 |
·提高司法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 第51页 |
·建立一个严明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