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虫草的概况 | 第10-15页 |
·冬虫夏草 | 第11-13页 |
·蛹虫草 | 第13-14页 |
·蝉花 | 第14-15页 |
·虫草的化学组成 | 第15-18页 |
·核苷类化合物 | 第16-17页 |
·多糖类化合物 | 第17-18页 |
·甾醇类 | 第18页 |
·虫草酸 | 第18页 |
·药用真菌多糖的价值 | 第18-22页 |
·药用真菌多糖的结构 | 第19-20页 |
·药用真菌多糖结构与活性的构效关系 | 第20页 |
·药用真菌多糖的生理功能 | 第20-21页 |
·展望 | 第21-22页 |
·虫草多糖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虫草多糖提取纯化技术 | 第22-23页 |
·虫草多糖结构研究 | 第23-24页 |
·虫草多糖生理功能 | 第24-25页 |
·虫草多糖研究展望 | 第25-26页 |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本研究的内容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不同提取方法对蛹虫草多糖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28-35页 |
·蛹虫草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 第28-3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试验设备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蛹虫草多糖的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性测定 | 第32-3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2页 |
·主要设备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五种虫草提取液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 第35-41页 |
·虫草样品的处理 | 第35-36页 |
·材料培养与处理 | 第35页 |
·试验设备 | 第35-36页 |
·提取液制备 | 第36页 |
·虫草提取液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 第36-4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体外抗氧化试验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第四章 蛹虫草提取液抗氧化稳定性研究 | 第41-46页 |
·蛹虫草提取液抗氧化性研究 | 第41-4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试验设备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蛹虫草提取液抗氧化稳定性试验 | 第42-46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主要设备 | 第42页 |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第五章 野生蝉花与人工蝉花多糖抑菌试验 | 第46-53页 |
·野生蝉花与人工蝉花多糖提取与纯化 | 第46-48页 |
·材料 | 第46页 |
·试验设备 | 第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野生蝉花与人工蝉花多糖抑菌试验及比较 | 第48-5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8页 |
·试验设备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第六章 蛹虫草与其它食药用菌及药用植物协同抗氧化作用研究 | 第53-65页 |
·蛹虫草与食药用菌协同抗氧化作用 | 第53-5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3页 |
·主要设备 | 第53页 |
·试验方法 | 第53-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8-59页 |
·食药用菌与药用植物协同抗氧化作用 | 第59-6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9页 |
·试验设备 | 第59页 |
·试验方法 | 第59-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4-65页 |
第七章 蛹虫草多糖单糖组分的初步鉴定 | 第65-6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65页 |
·试验设备 | 第65-66页 |
·试验方法 | 第66-67页 |
·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 第66页 |
·多糖水解 | 第66页 |
·定性测定 | 第66页 |
·定量测定 | 第66-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