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引言 | 第9页 |
·块体非晶合金形成的基本原理 | 第9-12页 |
·块体非晶合金形成的热力学原理 | 第9-10页 |
·块体非晶合金形成的动力学原理 | 第10-12页 |
·块体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的判据 | 第12-14页 |
·约化玻璃温度T_(rg) | 第12-13页 |
·临界冷却速率Rc | 第13-14页 |
·临界厚度t_(max) | 第14页 |
·过冷液相区温差ΔT_x | 第14页 |
·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发展 | 第14-18页 |
·块体非晶合金中的纳米晶化 | 第18-19页 |
·纳米晶化热力学 | 第18-19页 |
·纳米晶的形核及长大速率 | 第19页 |
·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行为 | 第19-21页 |
·块体非晶合金的应用 | 第21页 |
·Zr 基块体非晶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材料制备与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Zr 基块体非晶合金样品的制备 | 第23-25页 |
·测试与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热分析 | 第25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25-26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6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26页 |
·室温压缩测试 | 第26页 |
·纳米压痕测试 | 第26-27页 |
第3章 Ag和Y添加及(ZrCuAl)AgY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形成 | 第27-42页 |
·引言 | 第27页 |
·Ag 和Y 单独掺杂作用 | 第27-31页 |
·Ag 的添加作用 | 第27-29页 |
·Y 的添加作用 | 第29-31页 |
·Ag 和Y 元素同时添加 | 第31-33页 |
·纳米析出相的形貌 | 第31-32页 |
·纳米析出相的TEM 分析 | 第32-33页 |
·Zr_(42)Cu_(42)Al_7Ag_7Y_2合金各区域组织形貌和相分析 | 第33-40页 |
·Ⅱ区组织形貌与相分析 | 第35-37页 |
·Ⅲ区组织形貌和相分析 | 第37-40页 |
·原位反应制备块体非晶复合材料方法讨论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Zr_(42)Cu_(42)Al_7Ag_7Y_2合金的室温压缩力学性能 | 第42-48页 |
·引言 | 第42页 |
·Zr_(42)Cu_(42)Al_7Ag_7Y_2块体非晶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 | 第42-45页 |
·纳米压痕测试 | 第45-46页 |
·关于第二相对块体非晶合金压缩强度与塑性作用的讨论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Zr_(42)Cu_(42)Al_7Ag_7Y_2合金微晶化现象及形成机制 | 第48-5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8-51页 |
·等温退火实验模拟 | 第51-55页 |
·等温退火参数的选择 | 第51-52页 |
·过冷液相区微晶化机制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