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23页 |
| ·纤维素及衍生物简介 | 第10-15页 |
| ·纤维素的结构特点 | 第10-11页 |
| ·纤维素的超分子结构及活化 | 第11-12页 |
| ·纤维素的主要化学性质 | 第12-13页 |
| ·功能化纤维素材料 | 第13-14页 |
| ·纤维素在医学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慢性肾衰竭 | 第15-19页 |
|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介 | 第15-16页 |
| ·慢性肾衰竭的毒素 | 第16-17页 |
|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法 | 第17-19页 |
| ·口服吸附剂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活性炭吸附剂 | 第19-20页 |
| ·肠道吸附剂 | 第20页 |
| ·酶制剂 | 第20-21页 |
| ·新型纤维素、淀粉衍生物类 | 第21页 |
|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2 苦味酸-纤维素醚的合成及对肌酐的吸附性能 | 第23-34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试验部分 | 第23-27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 ·苦味酸-纤维素醚(MCC-PA)的制备 | 第24页 |
| ·MCC-PA的结构表征 | 第24页 |
| ·MCC-PA对肌酐吸附性能的测试 | 第24-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 ·苦味酸-纤维素醚的合成原理 | 第27页 |
| ·不同反应因素对产物含氮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 ·苦味酸-纤维素醚的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 ·对肌酐的吸附性能 | 第31页 |
| ·吸附作用机制探讨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3 苦味酸-氧化纤维素酯的合成及对尿素和肌酐吸附性能 | 第34-50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 ·氧化纤维素(DAC)的制备 | 第34页 |
| ·苦味酸-氧化纤维素酯(DAC-PA)的制备 | 第34-35页 |
| ·DAC-PA的结构表征 | 第35页 |
| ·DAC-PA对肌酐吸附性能的测试 | 第35页 |
| ·DAC-PA对尿素吸附性能的测试 | 第35-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 ·苦味酸-氧化纤维素酯的合成原理 | 第38-39页 |
| ·最佳合成条件的确定 | 第39-43页 |
| ·苦味酸-氧化纤维素酯的结构分析 | 第43-45页 |
| ·DAC-PA对肌酐的吸附性能 | 第45-48页 |
| ·DAC-PA对尿素的吸附性能 | 第48页 |
| ·苦味酸-氧化纤维素酯对肌酐和尿素的吸附机理探讨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4 3,5—二硝基苯甲酸氧化纤维素酯的稳定性研究 | 第50-56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0页 |
| ·3,5—二硝基苯甲酸氧化纤维素酯的制备 | 第50页 |
| ·DCNB在模拟人体人生生理条件下水解稳定性分析 | 第50-53页 |
| ·DCNB放置稳定性分析 | 第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5页 |
| ·实验原理 | 第53页 |
| ·水解动力学曲线 | 第53-55页 |
| ·DCNB放置稳定性的研究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