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图油田南六区西块控水挖潜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综合挖潜试验区地质开发概况与特点 | 第14-19页 |
·地质概况 | 第14-15页 |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油藏构造 | 第14页 |
·油层的岩性物性及流体性质 | 第14-15页 |
·地质储量及开采层位 | 第15页 |
·储层沉积特征 | 第15-17页 |
·三角洲水下分流平原河流相砂体 | 第15页 |
·内前缘相坨状三角洲砂体 | 第15-16页 |
·内前缘相过渡-枝状三角洲砂体 | 第16页 |
·外前缘相I 类砂体 | 第16页 |
·外前缘相II 类砂体 | 第16页 |
·外前缘相III 类砂体 | 第16页 |
·外前缘相IV 类砂体 | 第16-17页 |
·开发概况 | 第17页 |
·区块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地质模型的建立及精细历史拟合 | 第19-24页 |
·关键技术 | 第19-21页 |
·相控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 第19-20页 |
·储层渗流特征与储层物性的一致性描述技术 | 第20-21页 |
·分层注水工艺表征技术 | 第21页 |
·三维相控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平面网格和模拟层的划分 | 第21-22页 |
·边界及断层处理方法 | 第22页 |
·时间阶段划分 | 第22页 |
·物性参数的选取 | 第22页 |
·历史拟合及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历史拟合概述 | 第22页 |
·历史拟合结果 | 第22-23页 |
·历史拟合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剩余油分析 | 第24-30页 |
·油层动用状况 | 第24-27页 |
·不同开采阶段动用程度描述 | 第24页 |
·非主力油层动用状况 | 第24-25页 |
·确定薄差油层的动用程度 | 第25-27页 |
·剩余油分析 | 第27-28页 |
·厚油层纵向上非均质强,水淹程度不均匀 | 第27-28页 |
·平面上剩余油主要由于平面影响形成 | 第28页 |
·各油层组剩余油分析 | 第28-29页 |
·剩余油分布特点 | 第29-30页 |
第五章 控水挖潜方案的编制 | 第30-46页 |
·基础井网周期注水模拟研究 | 第30-32页 |
·周期注水方法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 第30页 |
·确定周期注水井层 | 第30-31页 |
·周期注水方式优化 | 第31页 |
·周期注水半周期优化 | 第31-32页 |
·周期注水强度优化 | 第32页 |
·周期注水实施效果分析 | 第32-33页 |
·增注措施方法优化 | 第33-35页 |
·低效循环场识别及治理方法 | 第35-46页 |
·优选低效循环井的判定指标 | 第35-37页 |
·低效循环层的判定指标 | 第37-38页 |
·低效循环井分析判定数学模型 | 第38-41页 |
·低效循环层分析判定数学模型 | 第41-42页 |
·低效循环场治理方法 | 第42-46页 |
第六章 控水挖潜效果评价 | 第46-48页 |
·区块自然递减率减缓 | 第46页 |
·最终采收率提高 | 第46-47页 |
·经济效益评价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详细摘要 | 第56-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