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破产失权的概念比较 | 第10-16页 |
(一) 破产失权的产生 | 第10-13页 |
(二) 破产失权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三) 破产失权的性质 | 第15-16页 |
二、破产失权的特征及价值 | 第16-19页 |
(一) 破产失权的特征 | 第16-17页 |
(二) 破产失权的价值 | 第17-19页 |
三、破产失权的制度比较 | 第19-26页 |
(一) 破产失权主体比较 | 第20-21页 |
(二) 破产失权模式比较 | 第21-23页 |
(三) 破产失权类型比较 | 第23-24页 |
(四) 破产失权救济比较 | 第24-26页 |
四、构建我国的破产失权制度 | 第26-36页 |
(一) 破产失权的主体 | 第26-27页 |
(二) 破产失权模式选择 | 第27-28页 |
(三) 破产失权的类型 | 第28-30页 |
(四) 破产失权的救济 | 第30-36页 |
结束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