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观赏园艺类病虫害论文

RNAi介导的抗百合无症病毒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8页
   ·百合及百合病毒第11-14页
     ·百合花卉第11-12页
     ·百合病毒病种类第12页
     ·百合脱毒研究进展第12-14页
   ·百合无症病毒研究第14-15页
     ·病害流行学第14页
     ·细胞病理学第14-15页
     ·分子生物学第15页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第15-23页
     ·RNAi现象揭示第16-17页
     ·RNAi机制第17-19页
     ·RNAi组分第19-21页
     ·RNAi特征第21页
     ·RNAi与植物病毒研究第21-22页
     ·RNAi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23页
   ·Gateway技术第23-26页
     ·Gateway技术介绍第23页
     ·Gateway技术原理第23-25页
     ·本实验用的Gateway技术第25-26页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6-28页
2 百合无症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8-47页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28-29页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28-29页
   ·实验方法第29-35页
     ·感病百合叶片总RNA的提取第29页
     ·百合无症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获得第29-31页
     ·PCR产物的克隆及检测第31-34页
     ·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4-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45页
     ·感病百合叶片总RNA的提取及LSV CP基因的克隆第35-36页
     ·CP基因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质分析第36-38页
     ·CP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第38-42页
     ·CP基因编码蛋白功能预测第42-43页
     ·CP基因编码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第43-45页
   ·讨论第45-46页
   ·小结第46-47页
3 LSV CP基因不同长度片段的RNAi载体的构建第47-59页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47-48页
   ·实验方法第48-52页
     ·RNAi目标片段选择及引物设计第48-49页
     ·目的片段的获得第49-50页
     ·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RNAi载体第50-51页
     ·工程菌的获得第51-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目的片段的获得第52-53页
     ·BP反应后阳性克隆PCR检测第53-54页
     ·LR反应后阳性克隆PCR检测第54-56页
     ·工程菌的获得第56-57页
   ·讨论第57-58页
   ·小结第58-59页
4 瞬时表达检测RNAi载体抑制效果第59-66页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59-60页
   ·实验方法第60-62页
     ·实验技术路线第60-61页
     ·处理供试百合植株第61-62页
     ·活化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第62页
     ·用活化的农杆菌处理供试百合植株第62页
     ·瞬时表达siRNA对LSV侵染干扰效果的生物学检测第62页
     ·农杆菌转染后LSV病毒接种百合叶片第62页
     ·供试百合C、D组中百合无症病毒RT-PCR检测第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64页
     ·供试百合接种LSV后RT-PCR检测第62-63页
     ·侵染农杆菌后供试百合百合无症病毒RT-PCR检测第63-64页
     ·农杆菌转染后LSV病毒接种百合叶片供试百合RT-PCR检测第64页
   ·讨论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5 农杆菌介导转化百合的研究第66-72页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66-67页
   ·实验方法第67-68页
     ·植物材料的获得第67页
     ·抗生素抗性筛选第67页
     ·农杆菌的活化第67-68页
     ·百合转化第68页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第68页
   ·结果与分析第68-71页
     ·潮霉素对鳞片再生的影响第68-69页
     ·转化植株的获得第69-70页
     ·转基因百合的PCR检测第70-71页
   ·讨论第71页
   ·小结第71-7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结论第72页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氯化镧和壳寡糖对越橘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