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天津市工业化与信息化现状 | 第8-10页 |
·工业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 第8-9页 |
·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形成 | 第9页 |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 第9页 |
·新型工业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 第9-10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加快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内容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两化融合的涵义及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两化融合的主要含义 | 第12页 |
·两化融合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及两者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 第13-15页 |
·信息化应用与两化融合理论 | 第15-16页 |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关键和重点 | 第16页 |
·关于政府与市场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美国信息化和工业融合经验分析 | 第17-19页 |
·美国两化融合过程分析 | 第17页 |
·美国两化融合的经验借鉴 | 第17-19页 |
第三章 企业两化融合综合评价指标设计方案和评价方法 | 第19-27页 |
·企业两化融合指标的构建 | 第19-22页 |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19-20页 |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 第20页 |
·指标体系构成框架 | 第20-22页 |
·天津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测评方法 | 第22-25页 |
·样本数据预处理 | 第22页 |
·评分原则 | 第22-23页 |
·测评方法 | 第23-24页 |
·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划分 | 第24-25页 |
·效率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5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25-26页 |
·回归分析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统计分析与评价 | 第27-50页 |
·天津市企业两化融合总体发展水平 | 第27-28页 |
·两化融合就绪度分析 | 第28-40页 |
·就绪度之重视程度 | 第31-33页 |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第33-37页 |
·管理基础情况 | 第37-40页 |
·两化融合成熟度分析 | 第40-43页 |
·企业两化融合研究开发水平 | 第41页 |
·企业两化融合过程控制水平 | 第41-42页 |
·企业管理 | 第42-43页 |
·两化融合贡献度分析 | 第43-50页 |
·贡献度的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贡献度相关指标得分情况分析 | 第45-46页 |
·不同融合阶段贡献度相关指标得分情况分析 | 第46-50页 |
第五章 企业两化融合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第50-63页 |
·企业两化融合效率评价 | 第50-57页 |
·两化融合效率效率评价指标选取 | 第50-51页 |
·效率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51-53页 |
·企业两化融合效率评价 | 第53-57页 |
·效率值与融合度比较分析 | 第57-60页 |
·效率值与融合度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效率值行业等相关因素分析 | 第58-60页 |
·企业两化融合度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及比较 | 第60-62页 |
·夯实两化融合基础,加快两化融合发展进程 | 第60-61页 |
·提升企业生产工艺信息化水平,完善两化融合过程控制 | 第61页 |
·加强企业运营支持力度,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 第61页 |
·增强信息技术在研发中的应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 第61-62页 |
·两化融合效率环境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7页 |
·天津市企业两化融合总体评价结论 | 第63页 |
·天津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建议 | 第63-66页 |
·企业方面 | 第63-64页 |
·行业方面 | 第64-65页 |
·政府方面 | 第65-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6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