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5页 |
1 绪论 | 第15-2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 第20-25页 |
·巨项目 | 第20-23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有效大系统组织和独立要素组织的集合 | 第23-24页 |
·合作协调机制 | 第24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机制 | 第24-25页 |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6-27页 |
·巨项目空间组织形式设计 | 第26页 |
·基于云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法的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伙伴评价 | 第26页 |
·基于合作博弈的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模型构建 | 第26页 |
·利益均沾理念下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协调的机理研究 | 第26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机制设计 | 第26-27页 |
·研究方案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2 文献回顾及述评 | 第29-49页 |
·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演进 | 第29-41页 |
·基于文献计量的项目管理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 第30-35页 |
·工程项目成本、进度及质量管理 | 第35-36页 |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第36-37页 |
·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 | 第37-38页 |
·基于环境友好的工程项目管理 | 第38-39页 |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 第39-40页 |
·工程项目绩效评价 | 第40-41页 |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 第41-42页 |
·项目管理组织协调机制研究综述 | 第42-44页 |
·基于精益思想的工程项目管理协调模式 | 第42-43页 |
·基于虚拟组织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 第43-44页 |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大型工程建设管理研究综述 | 第44页 |
·大型工程组织管理研究综述 | 第44-45页 |
·文献综述总体评价及其启示 | 第45-47页 |
·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评价 | 第45-46页 |
·关于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研究评价 | 第46页 |
·关于大型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研究评价 | 第46页 |
·文献研究启示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3 理论基础分析 | 第49-65页 |
·巨项目组织的特征 | 第49-55页 |
·巨项目组织的非线性特征 | 第49-50页 |
·巨项目组织的开放性特征 | 第50页 |
·巨项目组织的多元利益主体一体化特征 | 第50-51页 |
·巨项目组织的非确定性特征 | 第51页 |
·巨项目组织的活力特征 | 第51-52页 |
·巨项目组织的梯级协调管理 | 第52页 |
·巨项目组织的有效系统性特征 | 第52-53页 |
·巨项目组织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和网络特征 | 第53-54页 |
·巨项目组织的政府主导特征 | 第54页 |
·巨项目组织的智慧极大综合特征 | 第54-55页 |
·动态联盟理论 | 第55-57页 |
·动态联盟的内涵 | 第55-56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基于动态联盟的理论诠释 | 第56-57页 |
·博弈论 | 第57-60页 |
·博弈论基本理论 | 第57-59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的形成:基于博弈论的理论诠释 | 第59-60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博弈:基于博弈论的理论阐释 | 第60页 |
·机制设计理论 | 第60-63页 |
·机制设计理论的理论演进 | 第61-62页 |
·机制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62-63页 |
·机制设计理论对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的意义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4 巨项目组织粘结理论与“任氏”组织结构形式 | 第65-85页 |
·关键组织及关键组织链 | 第65-72页 |
·关键组织及关键组织链的内涵 | 第65-68页 |
·关键组织的有效划分标准 | 第68-71页 |
·基于甘特图的巨项目关键组织链的逻辑表达方式 | 第71-72页 |
·巨项目组织粘结的原理与方法 | 第72-79页 |
·巨项目组织粘结的原理 | 第72-74页 |
·巨项目组织粘结的方法 | 第74-79页 |
·巨项目“任氏”组织结构形式设计 | 第79-83页 |
·巨项目“任氏”组织结构形式设计的基本思想 | 第79-80页 |
·巨项目“任氏”组织结构形式 | 第80-82页 |
·巨项目“任氏”组织结构形式的有效性分析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5 基于云模型和灰关联度法的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伙伴评价 | 第85-95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云模型基本理论 | 第86-87页 |
·云的定义 | 第86页 |
·云的数字特征 | 第86页 |
·基于正态云的定性与定量转化模型 | 第86-87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87-88页 |
·基于云模型和灰关联度法的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伙伴评价方法 | 第88-91页 |
·确定指标因子水平评语集 | 第89页 |
·确定指标因子水平评语的云模型 | 第89页 |
·判断潜在合作伙伴的因子水平 | 第89页 |
·制定分值评语集及分值云模型 | 第89页 |
·建立云不确定性推理关系、计算指标因子分值 | 第89-90页 |
·评价矩阵的标准化处理 | 第90页 |
·应用层次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潜在合作伙伴 | 第90-91页 |
·实例分析 | 第91-94页 |
·实例分析基础数据 | 第91-92页 |
·确定指标因子评语集及相应的云模型 | 第92页 |
·建立分值云模型及云的不确定性推理 | 第92-93页 |
·运用层次灰关联度法进行评价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6 基于合作博弈的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模型 | 第95-113页 |
·引言 | 第95页 |
·合作博弈基本理论 | 第95-100页 |
·合作博弈的理论演进 | 第95-97页 |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 第97-98页 |
·合作博弈的基本概念及其定义 | 第98-100页 |
·基于合作博弈的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模型构建 | 第100-109页 |
·模型基本假定 | 第100-101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博弈分析模型构建 | 第101-102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博弈的性质 | 第102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博弈求解 | 第102-108页 |
·实例分析 | 第108-109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的合作博弈机理分析 | 第109-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7 利益均沾理念下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协调研究 | 第113-125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均沾的内涵及其数量刻画 | 第113-115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均沾的内涵 | 第113-114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均沾内涵的数量刻画 | 第114-115页 |
·利益均沾理念下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协调的平行四边形矢量合成法则 | 第115-117页 |
·利益均沾理念下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协调的基本原则 | 第117-118页 |
·利益与风险对称原则 | 第117页 |
·公平兼顾效率原则 | 第117页 |
·平等互利原则 | 第117页 |
·利益结构最优原则 | 第117页 |
·和谐共赢原则 | 第117-118页 |
·利益均沾理念下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博弈的修正模型 | 第118-120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博弈的Shapley 值法 | 第118页 |
·投入因子的确定 | 第118-119页 |
·风险因子的确定 | 第119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博弈的修正模型——基于Shapley 值法和投入风险因子的组合分析法 | 第119-120页 |
·实例分析 | 第120-123页 |
·基于联盟利益博弈修正模型的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分配计算 | 第120-121页 |
·模型结果比较分析 | 第121-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8 促进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的机制设计 | 第125-133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分配机制设计 | 第125-126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机制:基于合作博弈分析模型的启示 | 第126-128页 |
·建立巨项目组织联盟中合作伙伴的有效磋商机制 | 第127页 |
·建立公平合理的巨项目组织合作伙伴效益贡献分配机制 | 第127-128页 |
·促进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各方实现优势互补 | 第128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利益协调机制:基于联盟利益博弈修正模型的启示 | 第128-130页 |
·构建强效的利益约束机制 | 第128-129页 |
·构建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129页 |
·构建合理的利益激励机制 | 第129页 |
·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 | 第129-130页 |
·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的实现机制:基于巨项目“任氏”组织结构形式的启示 | 第130-131页 |
·建立高效、快速、实时的巨项目组织信息支持系统 | 第130页 |
·基于契约方法与行为方法综合推进巨项目组织联盟的合作协调关系 | 第130-131页 |
·倡导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互信的共赢理念 | 第131页 |
·对巨项目组织联盟的核心层及集成团队实施集成化控制 | 第131页 |
·强化巨项目组织联盟成员协同理念、建设联盟文化 | 第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9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133-139页 |
·研究结论 | 第133-13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35-136页 |
·研究展望 | 第136-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5页 |
附录 | 第155-156页 |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55-156页 |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编著的教材及专著目录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