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45页 |
第1章 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 第12-21页 |
1 诱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 | 第12-18页 |
·胰腺切除致DM 动物模型 | 第12-13页 |
·化学试剂诱发DM 动物模型 | 第13-17页 |
·四氧嘧啶(Alloxan) | 第13-14页 |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 | 第14-16页 |
·Alloxan-STZ 联合给药 | 第16页 |
·肾上腺素(AD) | 第16-17页 |
·环丙庚哌(cyrpohep tadine) | 第17页 |
·胰岛素拮抗因子 | 第17页 |
·水合阿脲(alloxan monohydrate) | 第17页 |
·催肥诱发糖尿病动物模型 | 第17页 |
·特殊膳食诱发糖尿病动物模型 | 第17-18页 |
·病毒诱发糖尿病动物模型 | 第18页 |
2 自发性遗传性糖尿病模型 | 第18-19页 |
·人类1 型糖尿病模型 | 第18-19页 |
·人类2 型糖尿病模型 | 第19页 |
3 转基因糖尿病动物模型(transgenic diabetes model) | 第19-21页 |
第2章 DPN 的可能发病机制 | 第21-28页 |
1 代谢学说 | 第21-25页 |
·多元醇途径(polyol pathway,PP)的激活 | 第22-23页 |
·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的形成 | 第23-24页 |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途径的激活 | 第24-25页 |
·氨基己糖途径(hexosamine pathway)的激活 | 第25页 |
2 血管学说 | 第25-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4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及保护的研究 | 第45-126页 |
前言 | 第45-46页 |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6-53页 |
1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6-47页 |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实验试剂 | 第46-47页 |
2 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 | 第47-49页 |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47-48页 |
·实验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大鼠模型的制备 | 第48页 |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方法 | 第48页 |
·实验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成模标准 | 第48页 |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48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48页 |
·给药方法 | 第48页 |
·饲养条件和方法 | 第48-49页 |
3 DPN 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 | 第49页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测定 | 第49页 |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测定 | 第49页 |
4 DPN 大鼠下肢微循环血流量的测定方法 | 第49页 |
5 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 | 第49-51页 |
·留取标本的方法 | 第49-50页 |
·石蜡切片苏木素一伊红染色(HE 染色)方法 | 第50-51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标本的制作方法 | 第51页 |
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 第51-52页 |
·标本制备 | 第51-52页 |
·免疫组化SP 法的主要操作步骤 | 第52页 |
·结果判定标准 | 第52页 |
·图像分析分析方法 | 第52页 |
7 统计学方法 | 第52-53页 |
第2章 结果 | 第53-87页 |
1 大鼠体重及血糖变化结果 | 第53-54页 |
·各组大鼠体重的动态变化 | 第53页 |
·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的动态变化 | 第53-54页 |
2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 第54-58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MNCV 和CMAP 的动态变化 | 第54-56页 |
·MNCV 的动态变化结果 | 第54-55页 |
·CMAP 的动态变化结果 | 第55-56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SNCV 和SNAP 的动态变化 | 第56-58页 |
·SNCV 的动态变化结果 | 第56-57页 |
·SNAP 的动态变化结果 | 第57-58页 |
3 各组大鼠下肢微循环血流量的检测结果 | 第58-59页 |
4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及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的组织病理学的检测结果 | 第59-60页 |
·HE 染色结果 | 第59-60页 |
·NC 组 | 第59页 |
·DM 组 | 第59-60页 |
·干预组 | 第60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60页 |
·NC 组 | 第60页 |
·DM 组 | 第60页 |
·干预组 | 第60页 |
5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检测结果 | 第60-76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VEGF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60-62页 |
·VEGF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60-61页 |
·VEGF 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61-62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TNF-α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62-64页 |
·TNF-α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62页 |
·TNF-α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62-64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IL-1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64-66页 |
·IL-1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64页 |
·IL-1 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64-66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IL-6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66-68页 |
·IL-6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66页 |
·IL-6 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66-68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NF-κB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68-69页 |
·NF-κB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68页 |
·NF–κB 在髓鞘中的表达 | 第68-69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p38MAPK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69-71页 |
·p38MAPK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69页 |
·p38MAPK 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69-71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Caspase-3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71-72页 |
·Caspase-3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71页 |
·Caspase-3 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71-72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Bax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72-74页 |
·Bax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72-73页 |
·Bax 在髓鞘中的表达 | 第73-74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Bcl-2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74-76页 |
·Bcl-2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74页 |
·Bcl-2 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74-76页 |
6 坐骨神经ET/NO 系统相关因子的检测结果 | 第76-87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eNOS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76-78页 |
·eNOS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76页 |
·eNOS 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76-78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iNOS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78-79页 |
·iNOS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78页 |
·NOS 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78-79页 |
·大鼠坐骨神经nNOS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79-81页 |
·nNOS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79-80页 |
·nNOS 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80-81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ET-1 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81-83页 |
·ET-1 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81-82页 |
·ET-1 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82-83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ETA 受体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83-85页 |
·ETA 受体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83页 |
·ETA 受体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83-85页 |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ETB 受体的动态表达结果 | 第85-87页 |
·ETB 受体在轴索中的表达结果 | 第85页 |
·ETB 受体在髓鞘中的表达结果 | 第85-87页 |
第3章 讨论 | 第87-107页 |
1 DPN 模型的建立 | 第87-89页 |
2 DPN 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动态变化特点 | 第89-91页 |
3 DPN 大鼠下肢微循环血流量的动态变化特点 | 第91页 |
4 DPN 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动态改变的特征 | 第91-92页 |
5 氧化应激相关因子与DPN 的相关性分析 | 第92-101页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DPN | 第93-94页 |
·细胞因子与DPN | 第94-97页 |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DPN | 第94-95页 |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与DPN | 第95-96页 |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DPN | 第96-97页 |
·信号传导通路(NF-κB 通路和p38MARK 通路)与DPN | 第97-99页 |
·NF-κB 通路与DPN | 第97-99页 |
·p38MAPK 通路与DPN | 第99页 |
·凋亡相关因子与DPN | 第99-101页 |
·Caspase-3 与DPN | 第100页 |
·Bax、Bcl-2 与DPN | 第100-101页 |
6 ET/NO 系统与DPN 的相关性 | 第101-105页 |
·NOS 与DPN | 第101-102页 |
·eNOS 在DPN 大鼠坐骨神经的动态表达特点 | 第101-102页 |
·iNOS 在DPN 大鼠坐骨神经的动态表达特点 | 第102页 |
·nNOS 在DPN 大鼠坐骨神经的动态表达特点 | 第102页 |
·ET-1 及其受体与DPN | 第102-103页 |
·ET-1 在DPN 大鼠坐骨神经的动态表达特点 | 第102-103页 |
·ETA 受体在DPN 大鼠坐骨神经的动态表达特点 | 第103页 |
·ETB 受体在DPN 大鼠坐骨神经的动态表达特点 | 第103页 |
·ET/NO 系统与DPN 大鼠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 第103-105页 |
7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105页 |
8 展望 | 第105-107页 |
第4章 结论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6页 |
附图 | 第126-15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59-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
中文摘要 | 第163-166页 |
Abstract | 第166-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