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 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 | 第11-12页 |
一、乡镇负债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5页 |
(一)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2页 |
(二) 量入为出还是量出为入 | 第12-13页 |
(三) 熊彼特-希克斯-诺斯命题 | 第13页 |
(四) 乡镇负债的内涵及外延 | 第13-15页 |
1. 乡镇负债的前提 | 第13-14页 |
2. 乡镇适度负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第14页 |
3. 乡镇负债有其客观界限 | 第14页 |
4. 乡镇过度负债有风险 | 第14-15页 |
二、我国乡镇负债总体状况及其负面影响 | 第15-23页 |
(一) 我国乡镇负债的特征 | 第15-17页 |
1. 乡镇负债量大面广 | 第15-16页 |
2. 乡镇政府必保支出欠账均年增加 | 第16-17页 |
3. 逾期债务和呆账数量越来越大 | 第17页 |
(二) 我国乡镇负债结构分析 | 第17-19页 |
1. 乡镇债务资金来源 | 第17-18页 |
2. 乡镇举债资金用途 | 第18-19页 |
(三) 我国乡镇负债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19-23页 |
1. 影响乡镇财政预算正常执行 | 第19页 |
2. 公共资源浪费,公共产品与服务过度供给 | 第19-20页 |
3. 农村社会矛盾激化,影响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 | 第20-21页 |
4. 债务转嫁严重制约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 | 第21-23页 |
三、我国乡镇负债成因分析 | 第23-30页 |
(一) 二元经济结构 | 第23-24页 |
1. 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 第23-24页 |
2. 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制度 | 第24页 |
(二) 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 | 第24-27页 |
1. 财权向上集中,事权基本下移 | 第24-25页 |
2. 支农资金项目管理模式落后,资金监管水平低下 | 第25-26页 |
3. 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投资结构不合理 | 第26-27页 |
(三) 历史遗留债务包袱沉重 | 第27-28页 |
1. 历年来上级财政对乡镇取多予少,欠账太多 | 第27-28页 |
2. 税改前的旧债 | 第28页 |
3. 尾欠 | 第28页 |
4. 乡镇财政支出规范化积压下来的债务缺口 | 第28页 |
(四)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缺乏对乡镇财政的有效监督 | 第28-30页 |
1. 乡镇财政体制进展缓慢 | 第28-29页 |
2. 缺乏有效监督 | 第29页 |
3. 问责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四、我国乡镇负债化解对策建议 | 第30-37页 |
(一) 缓解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30-31页 |
1.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 第30页 |
2. 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的筹资制度,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30-31页 |
3. 改变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 | 第31页 |
(二) 着力培育地方税源,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模式 | 第31-32页 |
1. 积极发展税源经济,增加乡镇或县乡的税源 | 第31-32页 |
2. 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 第32页 |
(三) 摸清底数,加强管理,清理旧债 | 第32-35页 |
1. 摸清存量规模 | 第32-33页 |
2. 划分债务成因,确定政府应当承担的化解责任 | 第33页 |
3. 多种渠道清偿旧债 | 第33-35页 |
(四) 建立健全地方财政支出使用管理的效益控制机制 | 第35页 |
1. 严格财政预算制度,加强乡镇综合财力管理 | 第35页 |
2. 科学合理地定位乡镇组织的职能,以职能来决定事权 | 第35页 |
3. 制定乡镇综合财政信贷计划 | 第35页 |
(五) 进一步完善其他各项配套制度,加大改革力度 | 第35-37页 |
1. 加强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权力腐败行为 | 第35-36页 |
2. 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 第36页 |
3.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增大对乡镇政府的扶持力度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表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