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城市群的兴起 | 第8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的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国内的研究综述 | 第10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拟解决的问题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0页 |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长株潭城市群变迁的基本特征及"两型社会"建设 | 第12-22页 |
·两型社会的内涵 | 第12-14页 |
·两型社会的内涵 | 第12-13页 |
·两型社会与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的区别于联系 | 第13-14页 |
·长株潭城市群形成的基础 | 第14-15页 |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现状 | 第15-18页 |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战略定位 | 第18-22页 |
·按生态型城市群要求提升长株潭城市群规划 | 第18页 |
·建立现代化生态型产业支撑体系 | 第18-19页 |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 第19-20页 |
·构建生态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竞争力评价 | 第22-32页 |
·城市群视角下的区域竞争力 | 第22页 |
·城市群竞争力模型分析 | 第22-25页 |
·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测度 | 第25-32页 |
·比较对象的选取 | 第25-26页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6页 |
·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各影响因素比较 | 第27-31页 |
·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长株潭城市群结构特征 | 第32-40页 |
·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 | 第32-37页 |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过程 | 第32-33页 |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形维数的测度 | 第33-37页 |
·长株潭城市群的职能结构 | 第37-40页 |
第五章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建设 | 第40-48页 |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病" | 第40-43页 |
·城市群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 第43页 |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分析 | 第43-48页 |
·污染足迹的核算方法 | 第44-46页 |
·污染足迹的核算结果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3页 |
·全文总结 | 第48-49页 |
·区域竞争力总结 | 第48页 |
·结构特征总结 | 第48页 |
·生态建设总结 | 第48-49页 |
·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 | 第49-52页 |
·工业化是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 第49-50页 |
·外向型经济是城市群发展的外在带动力 | 第50页 |
·产业集群是城市群发展的强力催化剂 | 第50-51页 |
·核心城市是带动城市群发展的"龙头" | 第51页 |
·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分工协作关系十分紧密 | 第51页 |
·交通网络是城市群沟通联系的纽带 | 第51-52页 |
·不足与改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